星期六, 6月 09, 2012

福山植物園@509

福山植物園, 2012/5/9

長假開始,老公特別帶我去宜蘭的【福山植物園】,享受森林浴及拍攝生態。
老公之前去過三、四次,都遇到下雨。這次難得有好天氣,然而......有一好沒兩好。
我無緣見到山羌、猴子、鴛鴦,還好有遠遠望見小鷿鷈夫婦。總算沒有完全槓龜。*_*

只好安慰自己,來植物園嘛,當然是以植物為主囉!哈哈哈...哈哈哈哈

先來點兒【福山植物園】背景介紹。
福山植物園展示區示意圖 (彩色版插畫)
位於台北、宜蘭兩縣交界處的【福山研究中心】,海拔高度400~1,400公尺,年平均氣溫18.5ºC,年平均雨量4,125毫米,冬季陰濕多雨,全年無乾濕季之分,年平均相對濕度為94.1%。試驗林內保有臺灣地區典型的天然闊葉樹林,動植物種類豐富,為研究自然生態之優良場所。福山試驗林區一直都有多項長期生態研究計畫持續進行,探討森林生態系的組成與功能(包括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以福山為研究目標的研究報告迄今已逾百篇,不但建立了極為豐富的基本資料,也深具學術價值與教育功能。
依據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特性與設立宗旨,林試所將整片林區劃分為「水源保護區」、「植物園區」及「哈盆自然保留區
植物園區位於試驗林中段,面積計409.5公頃,除供作試驗研究之場所外,地勢較平坦的30公頃地區,則規劃為行政管理區與植物展示區,有系統地蒐集臺灣地區的植物,加以栽植展示;並充分運用自然資源,發揮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資源保育及森林遊憩等功能。這也是整個福山研究中心唯一對外開放的區域。入園需經申請,每日名額有限,以降低對園區生態的干擾,每年三月份不對外開放,以利園區生態休養生息
(來源:福山植物園 - 關於福山)


注意事項:
【福山植物園】,正是福山研究中心唯一開放的「植物園區」。注意事項如下:
1. 入園必須申請(申請連結)。一般而言,平日申請並無困難。入園時必須攜帶身分證明文件,以免困擾。
2. 整個【福山植物園】雖然位於新北市烏來區,然而必須由宜蘭縣員山鄉入園。千萬別搞錯囉!

雖然經由烏來的哈盆越嶺古道,可以進入福山植物園。然而一則沒有入園申請會被驅離,二則「哈盆越嶺古道」大約要走5小時左右,還必須橫渡兩條溪(波露溪及露門溪)。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考慮,乖乖的開車由宜蘭進入的好!


開車前往【福山植物園】
下圖是開車經由高速公路前往【福山植物園】的路線圖,其他路線資料詳見福山植物園
  • 宜蘭交流道(南下)→東港路→舊城東路→舊城南路→泰山路→員山路一段→復興路→溫泉路→大湖路→隘界路→雙埤路→福山植物園
  • 宜蘭交流道(北上)→縣民大道二段→嵐峰路一段→嵐峰路二段→嵐峰路三段→員山路一段→金山西路→復興路→溫泉路→大湖路→隘界路→雙埤路→福山植物園
經由高速公路前往【福山植物園】的路線圖


進入【福山植物園】...
【福山植物園】園區導覽地圖 (來源)
我們開車在【管制站】(上圖圈處)核對過申請資料與身分證件後,繼續開了好一段路,才到達【解說站】(上圖圈處)外的停車場,停好車開始遊園。首先抵達解說站,裡面總有義工提供介紹講解,因為老公並非第一次來,所以我們就自己逛了。至於遊園路線,你可以根據網站建議,也可以跟我們一樣隨走隨逛~



【植物篇】
【四照花】
【四照花】說明牌
四照花
別被那四個白色的大花瓣給騙了,那是總苞片唷!
他的花其實是那四個白色總苞片中心,以40~50朵小花聚集的小圓球狀。白色總苞片只是為了吸引蟲媒來傳授花粉。

學名:Cornus korsa Buerg. ex Hence
俗名:狹葉四照花,青皮樹,石棗,小六角。
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小枝纖細,幼時淡綠色,微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薄紙質,卵狀或卵狀橢圓形,表面綠色,裏面被白色貼生短柔毛,
脈腋具黃色絹狀毛,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出,側脈4~5對,花黃白,無梗,頭狀花序球形,由40~50朵花聚集而成,總苞片4枚,大型,白色,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果序球形,成熟時紅色。  
(資料來源:台灣樹木 解說,以中文索引找出四照花)


【水杉】與【落羽松】
遠眺水生植物區 (池塘)
池塘邊幾株高聳的水杉
水杉是極為珍貴的孓遺珍貴樹種,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詳 wiki)。可惜當時我並不知道它的珍貴,所以並沒有刻意拍攝。

穿過水杉,在池塘步道旁邊就是落羽松,又稱落羽。低垂的優雅枝椏吸引我的拍攝。
【落羽松】說明牌
落羽杉(學名:Taxodium distichum)又名落羽松,是杉科落羽杉屬的植物。
飄逸的落羽松

  • 落羽松與水杉的差異辨識:  (來源)
外觀極為相似的水杉落羽松兩種杉科(Taxodiaceae)外來種植物被引進台灣,做為造園植物已有數十年歷史,原產於中國的水杉於終戰後(1956年)被引進,而原生於北美沼澤地帶的落羽松早在日治時期(1901年)就被引入台灣了。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下圖左)的葉對生落羽松Taxodium distichum,下圖右)則是互生。除了葉子的差異,落羽松是少數會在秋冬季節黃葉、落葉的杉科植物,冬季變成黃褐色的小枝與葉一同脫落時,就像飄散的羽毛,而得「落羽」之名。


「落羽松」漢字名為日本人所命,因為它其實是杉科植物,原先也使用「落羽松」名稱的中國已將之正名為「落羽杉」,台灣也有不少植物研究者主張這樣的觀點;落羽松在台灣又有「美國水松」的別名。
以葉片來分辨【水杉】與【落羽松】 (網路照片)
水杉     - 葉片對生(Opposite),且葉片中央有溝(Goove),葉尖較圓(Rounded)
落羽松 - 葉片互生(Alternate),葉片平滑無溝,葉尖較銳(Pointed)
以葉片來分辨【水杉】與【落羽松】 (我的照片啦~)

【雙面刺】
【雙面刺】說明牌
【雙面刺】不僅枝椏有刺,連葉片中央的正反兩面均有銳刺  (真是好刺呀~)
在【小時了了,大也不差---雙面刺】文中的有趣說明:
植物名稱的由來,往往取其外貌而定,雙面刺最明顯的是葉脈中肋兩面都有暗紫紅色的刺,莖幹與枝條上也有倒鉤刺,是一種攀緣性灌木,但我發現大一點的植株,有的單面有刺,有的兩面都沒有刺,原來許多植物的幼株與成株型態不同,幼小時為了防止動物啃咬,及在叢林環境裡獲取生存競爭力,而衍生出自身的防禦招式。
長大後的雙面刺,葉面與枝條上的刺大多退化,最奇特的莫過於外型深裂似鍊條般的主幹,具有一種強勢的威脅感,有的匍匐地面生長,有的則以小莖上的刺先勾撘住其他植物,再以攀附的方式往上生長,好讓自己爭取更多陽光,攀緣真是一條通往陽光的捷徑。


【咬人貓】
接下來是令遊客及登山客頭痛的【咬人貓】。老公在拍攝小黃蝶時,不小心碰到,果真痛了很久呢!
咬人貓(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
別稱蕁麻、咬人蕁麻或刺草等,屬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約70-120cm。咬人貓原產於於中國及日本,常群生於陰濕的山地中。咬人貓為蛺蝶科大紅蛺蝶幼蟲的食草及寄主之一。咬人貓莖葉均具有尖銳刺毛,人若觸及疼痛難忍,故而得名。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薔薇目 Rosales
科:蕁麻科 Urticaceae
屬:蕁麻屬 Urtica
種:咬人貓 U. thunbergiana
(來源:Wiki)
【咬人貓】
【咬人貓】

【台灣金絲桃】
台灣金絲桃是金絲桃科金絲桃屬之灌木植物,學名 Hypericum formosanum Maxim.。老枝暗紅色,圓而具有2縱稜紋。葉片為卵形至橢圓形,對生,長2~6公分,寬1~3公分,粉綠色,具灰色腺體,全緣,三出脈,基部楔形,無柄。
花1~3朵腋生或頂生,具短梗,花冠黃色之兩性花,花瓣及萼片均5片,雄蕊眾多如放射狀金絲,子房卵至球形,花徑2~3公分,盛花期在每年的5~6月,前後約10~14天。果實為蒴果,長卵形,長約0.8公分,種子數多而細小,可以播種或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向陽及溫潤的環境下生育良好,分布在北部及東北部1000公尺以下低海拔地區的山區、河岸或岩壁,如大屯山、石碇、宜蘭及太魯閣等地區,包括離島如龜山島的海岸岩壁上都可發現其蹤跡。
(來源:台灣金絲桃之栽培與利用, 作者:張聖顯 助理研究員, 花卉果樹研究室蘭陽分場)
【台灣金絲桃】說明牌
葉片為卵形至橢圓形,對生,長2~6公分,寬1~3公分,粉綠色,具灰色腺體,全緣,三出脈,基部楔形,無柄。
垂墜的枝條十分優雅
花瓣及萼片均5片,雄蕊眾多如放射狀金絲。難怪被稱為金絲桃。*_*
福山植物園的植物種類繁多,但...我只拍了這五種植物唷!
其實,我一直自問,出遊時到底應該是用心體會,還是用鏡頭紀錄勒?!@@



【動物篇】 
【台灣葉鼻蝠 】
【台灣葉鼻蝠】說明牌
涼亭內掛滿了【台灣葉鼻蝠】
把倒吊著的【台灣葉鼻蝠】轉過來,看看它的真面目 (哇,真有小惡魔的 Fu)
就是這個涼亭.......就是這個涼亭棲息著【台灣葉鼻蝠】

【小鷿鷈】夫婦
小鷿鷉(學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大約25到30厘米長,重量120到300克,是鸊鷉科最小的鳥。
營巢於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蘆葦、燈心草、香蒲等地,多在山地小型水面。如果住地冬季結冰,會搬到較暖和的海邊或者較大不結冰的湖。
腿很靠後,所以走路不穩,精通游泳和潛水
成鳥在夏天(繁殖羽)有紅色的脖子和面頰,亮黃色的下顎。
冬天(非繁殖羽)只是棕黃色,頭頂和背顏色較深,屁股上有一團鬆鬆的白毛。
(來源:Wiki)
【小鷿鷈】夫婦 - 繁殖羽
【小鷿鷈】 繁殖羽  與  非繁殖羽(以前拍的)

【白痣珈蟌】
白痣珈蟌雄蟲一般體長在6.8公分左右,全身深綠色具金屬光澤,有時會因為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呈現深藍色,除此之外並沒有明顯的斑紋;至於翅膀,則為深藍色,靠近邊緣的顏色較深,接近黑色。這樣明顯的特徵,我想就算只看過一眼,大概就很難忘記吧!
不過白痣珈蟌雌蟲體色較為黯淡,不像雄蟲光彩耀眼;且翅膀尖端前緣的假翅痣被白粉覆蓋,形成一個明顯的斑點,這個特徵是在野外分辨雌雄最快的方法,也是其中文名稱的由來。
雄 與 雌 - 網路照片
(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藍翅的琉璃 - 白痣珈蟌】雄蟲

【蜘蛛與蚱蜢】
從小對昆蟲很感冒的我,根本不想拍蜘蛛蚱蜢。好嘛!@@
老公一定要我拍的蜘蛛   *我怕蜘蛛*
不一樣的蜘蛛   *我怕蜘蛛*
這是.....蚱蜢吧!   *我對昆蟲沒啥研究。*_*


【風景篇】
靜謐林間,點點陽光灑落
茂密樹蔭下,避暑好清涼
鵝卵石鋪成林徑,帶領我們穿越森林
路的盡頭  依然攜手
走過小橋轉個彎  會發現甚麼呢?
植物園裡少見的平原小徑 (依然是鵝卵石唷!)
小橋彼端  無比明亮
輕輕走上小橋  不要嚇跑了靜謐
青苔落葉鋪石階  何日緣客來清掃
池塘棧道 總是多了幾分柔和
安靜的角落
池塘中的紅色浮萍(滿江紅??)
落葉光影
落葉光影
光影
光影小徑
光影下的新蕨
綠蕨紅葉
以涼亭下的座椅 為 Ending

回想這一日,因為揹著重量級相機(Canon 7D),心裡總記掛著取景,反而沒有好好的享受植物園的靜謐。彷彿是....取景扼殺了我走入風景中的心情。

所以呢,我決定買一台輕便相機(Sony NEX-5N 入手)在旅行時隨手拍攝。Canon 7D 就只在特定的拍照場合才出動唷!希望這樣做能夠找回旅行中的興味。*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7 黃山秋日行 Day 3 - 黃山 II (1018)

 ↑ 團結松 (奉上我拍的最好的一棵松) 2017.10.18 - 我們在黃山上迎接清晨。 如果,天氣好的話,我們應該會摸黑起床,到離飯店只有15分鐘路程的 丹霞峰 觀賞黃山日出。但是, 天氣根本不好 ,所以我們只好睡到日頭高掛的7點多才起床早餐,8:40a...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