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17, 2013

遇見「黑木國昭」(Kuroki Kuniaki) - 玻璃之美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 @歷史博物館 @2/7 ~ 3/31  (簡介夾頁)
意外的撞進「黑木國昭」的玻璃創造藝術,美不盛收,讚嘆連連。

「黑木國昭」乃日本國寶級的現代玻璃藝術創作者,曾多次來台辦展覽。從事玻璃藝術創作已逾半世紀,此次展覽回顧重要作品外,還製做多件以台灣風景為主題的作品,如玉山、總統府、孔廟,看來格外親切。

導覽老師的講解,讓我除了觀賞晶瑩剔透的美麗作品外,更一窺作品背後的高超技藝,再度喚醒了我那沉睡已久的藝術感動。這一天,心靈格外飽滿充實。

*展覽只到 3/31 截止,快快把握時間觀展,只需門票 30元唷!

=========================================================================
【前言】   (這一段都是廢話,你...可以跳過)

今年初老公在萬華社大選課時,福至心靈的選了週六的「博物館散步美學」,我滿心期待。

無奈工作忙盲茫;家裡要換地板,得收拾物品,騰空衣櫃五斗櫃書櫃抽屜,亦是忙盲茫。沒有時間事先了解課程,直到開學那天(3/9),才發現正是施做地板的第二天,老公必須監工,我只好獨自去上課。*_*

搭了 307,9am 匆匆抵達萬華社大(龍山國中),在校門口的義工導引處詢問上課教室,才發現老師的集合地點改到走路約10多分鐘的歷史博物館。身為路癡的我仔細問明了走路過去的方向,又不放心地跑進社大辦公室要了老師的手機,深怕老師沒等我就進了博物館開始上課(@@)。

當我走回校門口,又撿到兩位跟我一樣不知道老師更改集合地點的新同學。一位同學騎機車,由她打電話通知老師。我就跟另一位散步,還好這位同學對走到建中的方向感很好,省得我原先打算一路問路走過去。更沒想到,這位跟我一起散步走去的同學,可是中正社大週三晚上的中國結老師「邱招蓮」,親切熱情。我對中國結也深感興趣,可惜在中正社大上課的問題是返家不易,必須換車,有點兒討厭。

我們一路聊得開心,不知不覺就到了歷史博物館。老師尚未到,卻見到中正社大辦公室的員工。邱同學說,她就是因為這門課在中正社大額滿,才改到萬華社大報名的。 9:30am 陳勇成老師出現,才知這堂課是中正社大與萬華社大合開,預計兩班各收30名學員,誰知中正社大超收到41位。所以,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同學們退選,不然到時導覽大型展覽時,出席率高,很難導覽,可別怪他。老師還威脅中正社大,若再超收不如不要開課好啦!引起同學一陣哀號~ 看來,老師亦是性情中人,好感指數攀升。

10am 歷史博物館開門,我們各自購買門票(才30元),就隨老師上到二樓,開始上課導覽。
(本來只想寫遇見「黑木國昭」的感動,沒想到開頭就廢話一籮筐,真是拍謝!)
歷史博物館門票,才30元 (週一為休館日)

=========================================================================
遇見「黑木國昭」

先來一段官方介紹,順便畫畫重點。*_*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台日藝文交流展】
        黑木國昭先生於1945年(昭和20年) 出生在日本九州宮崎縣,是日本國寶級的現代玻璃藝術創作者。玻璃的良好可塑性與延展性,以及晶瑩剔透、光亮潤澤的特點,常被作為各種裝飾物品,深受人們喜愛。黑木國昭先生從年輕時期服務於山谷玻璃有限公司開始,便被玻璃的光芒與美麗所著迷,經過數十年來的努力,他完美地融合了日本傳統美學西方玻璃藝術,開闢出獨樹一格的玻璃藝術世界

        1991年,黑木國昭獲得日本「國家卓越技能者」稱號,擁有「現代名工」之美譽,作品獲得日本皇室永久典藏。除了受到日本國內推崇,1993年起,黑木國昭也於日本以外的國家相繼獲得「日法藝術文化獎」、「法國國際藝術文化獎」、「羅馬大賞」、「亞洲藝術榮華勳章」等殊榮。他的一些作品也被典藏於世界各地重要博術館。黑木國昭各種造型玻璃藝術作品,除了驗證精湛技藝與淋漓盡致的材質表現,另一方面也可以深深領略這位藝術家「利用西方玻璃的透明性表現出東方日本的傳統美、文化與歷史的強烈信念。

         玻璃藝術在中國受到的重視始終比不上陶瓷、青銅、金銀器、玉器、書畫。在台灣,約莫遲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玻璃藝術才逐步發展。日本玻璃藝術的發展比台灣早,黑木國昭承襲西方技法而自創風格,藉由作品傳達日本特有文化特色,這種精神值得肯定和學習。

        本館期待透過這個特別的展覽,提供一般民眾親炙這位玻璃藝術大師的機會,也讓國內投身於玻璃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從中觀摩,激盪出創作或研究的能量。感謝日本交流協會與相關支援單位對本展的支持與配合。相信這場華美的視覺饗宴,將使我們更進一步瞭解日本的藝術和文化,並在兩國玻璃藝術交流上發揮積極作用。  (十足官方 @@) (來源:歷史博物館。展覽簡介)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台日藝文交流展」,由國立歷史博物館與黑木玻璃藝術共同主辦,展出內容包括:「琳派‧光琳」「日本的歷史浪漫」「新世紀浪漫」「威尼斯紀念作」「浮雕」,以及「綾切子」等六個系列,共一百四十九件作品,其中更包括幾件黑木國昭大師特別挑選富有台灣在地元素的作品。  (來源:人間福報)


我們老師除了介紹「黑木國昭」生平,賞析作品。更棒的是,老師還介紹各種工法,讓我聽得如癡如醉。

黑木老師的作品屬於熱加工,亦即將玻璃原料在專業加熱爐中加熱至 1200度,甚至1400度,達到熔融(將融未融)狀態。然後堆疊包覆(套色玻璃)、吹製拉塑、鑲嵌裝飾等工法,不時進入加熱爐以保持熔融可塑狀態或是融合裝飾物。在極高的溫度下,時間溫度的掌控極為重要。還有金箔(白金箔)的使用時機,牽涉到作品中金(銀)色質地的裂紋,更因為黃金(白金)貴森森,別輕易浪費呀!還有,冷卻後的加工(冷加工),如噴砂車刻。這些工法可能會反覆進行,或是冷熱加工交替執行,造就玻璃藝術的層層疊疊之美,甚至美到不可思議。

其中四個系列的印象特別深刻,依老師介紹的順序是「琳派‧光琳」「綾切子」「浮雕」「日本的歷史浪漫」,現在就讓我憑著記憶回顧一二。


【琳派。光琳】
老師首先把我們帶到一個匾(國家藝廊)的下方,展示著四(or六)摺的屏風。屏風上金光隱隱,梅幹向空伸展,紅梅綻放,小鳥低語,無一不披光華,彷彿置身燦爛華麗仙境。這是黑木老師的代表作品,由琳派發展而出的光琳

其中,「琳派」指源自桃山時代(1568-1623)俵屋宗達、酒井抱一的創作流派,以及元祿時代(1688-1704)以畫家尾形光琳為中心,展現豐富的裝飾性設計性的美術創作流派;黑木國昭在「琳派‧光琳」以獨特的包覆、鑲嵌、熔著等技法,使用黃金、白金箔等金屬,呈現日本的風土、季節花鳥、風月等主題。
(摘自:自由時報報導)

這件作品,先把底層玻璃灑金畫板做好,維持著微融狀態,不可冷卻。然後以玻璃畫筆,加熱熔融,畫出梅樹骨幹。想像一下,弟子們協助抬著玻璃棒畫筆的後端(玻璃很重的),不時加熱筆頭彼端,好維持熔融。然後,可能還會加熱一下剛剛繪好的梅幹,使其與玻璃底板加熱黏合。再想像一下,玻璃畫筆應該是很硬(沒有筆毛唷)很難作畫的,而且作品越大越難控制玻璃畫筆唷!然後在梅幹上貼上預先做好的梅花還有鳥兒,再加熱黏合。

因為找不到相關照片,只好尋出兩張相似風格的照片,請想像一下大屏風的華麗與震撼。
光琳--扇子 (吉祥的紅白梅,立體燒製,在純金箔的表面,更顯光影流動) (來源:柏拉圖藝術)(2012 SOGO復興)
琳派 - 紅白梅盤 (2008 SOGO 展覽照片)

除了花鳥山水之外,黑木老師亦開發了光琳系列的花器,沒有特定的主題,以鑲嵌裝飾為主。
如下面這個花器,融合了不少工法,甚至反覆施作,方能達到如此豐富的層次。真是美呀!
光琳 - 花器 (純粹的裝飾主義,不說故事,只言美麗)  (2008 SOGO 展覽照片)
下面這個花器的下方可以清楚看見波浪重重疊疊,表示這是套色積層玻璃。在玻璃熔融狀態略微吹出球形,然後套上另色熔融玻璃(應該也是略呈球形且已整理好波浪邊緣),繼續加熱整合,使之融成一體無痕。
期間或滾動玻璃球形裹上金箔,或是滾上一旁學生排列預熱好的鑲嵌裝飾花朵及彩色玻璃碎屑。那個細捲白雲及金雲,不知道是不是使用玻璃筆於熔融時繪上。間或吹大球形,金箔碎裂,裂痕均勻顯示吹球技巧高超;而金箔裂痕細小,推測金箔是接近成型時才滾上。吹大瓶身時,裝飾花朵玻璃色碎片金雲白雲隨之伸展變化,所以...每一個玻璃器皿都是獨一無二的唷!
光琳 金彩鑲嵌花器  (2013 - 歷史博物館)
「黑木國昭」贈送給歷史博物館  之 「光琳」白金鑲嵌花器
你說,這些玻璃作品是不是太美麗太炫目啊!


【綾切子】
接著老師帶我們走入另一間展覽室,眼前是一個晶瑩燦爛的【綾切子】圓盤。

日文「切子」,即我們所謂的「車刻加工」,是玻璃冷加工的工法之一。在玻璃表面用機械磨刻或人工刻花,顯現出各種花紋圖案,是玻璃的傳統裝飾方法。主要包括草刻、精刻和藝術雕刻。(來源:玻璃冷加工之工序)

而下方這個【綾切子】圓盤,則是在盤子背面車刻加工(廢話,刻在正面怎麼裝東西啊)。黑木老師把這種表現形式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使用套色積層玻璃,然後以金剛砂輪在背面精準車刻,套色精準,才能把雙色的圖案表現對襯。
【綾切子】-  雙色切子 

來一段正式的介紹。
「切子」是切割磨刻花紋的玻璃工藝技法,復原失傳的「薩摩切子」技術,而後又耗費長時間研發出全新的現代切割技術,他改以銳角切割,讓切割面能反射出更耀眼的光輝,這個全新工法名之為「綾切子」,名稱來自於黑木國昭的故鄉-宮琦縣綾町

由於綾町是樹木原鄉,常綠闊葉林分佈頗具規模,黑木國昭所創作的「綾切子」系列,也常以樹葉、果實、樹芽等為創作題材,或呈現樹枝交織的意境,色調上也以古樸的琥珀色為基調,呈現年輪或木頭的溫和質感。此外,他也在琥珀色玻璃上疊合紫色藍色綠色的玻璃,研發出世界首創的二色切子,繼雙色玻璃發表後,又成功研發出三色切子等,黑木國昭巧妙地利用光線彰顯玻璃藝術之美。 (資料來源:展覽圖錄)

再放幾張我從書上掃描下來的【綾切子】作品,與圓盤作品相反,刻花都在外面唷!
花器 -「稜切子」
ティーセット(茶具) -「稜切子」
キャンディーポット(糖果罐) -「稜切子」



【浮雕】
下一個上場的是浮雕系列,使用的是冷加工的「噴砂法」。工法可能是先以貼紙保護住圖案(不想被噴掉的部分),然後用噴砂噴掉不想要的部分而呈現出細緻的圖案。

黑木老師的「浮雕」系列也是使用數層較薄的色玻璃層層堆疊出「套色玻璃」,然後使用「噴砂法」於表面加工。如下圖的中正紀堂,白色上疊紅色再上疊黑色(或紅黑色),噴砂最徹底的地方露出白色的光芒,襯托出「大中至正門」。白色過渡到紅色的漸層,更是高超噴砂技術的表現。旁邊的樹葉剪影,則是保留部分(沒被噴掉)。下方裹上密密金箔,保證都是真金。
中正紀念堂 - 「浮雕」
下一個「浮雕系列」的作品為玉山,有正反兩面。正面(請看下面第二張圖),前景為花(高山杜鵑?),間為一帶山嵐,然後是玉山與遠方藍天白雲。背面則是玉山及黃昏時的金色山嵐。

現場觀賞,可以看出豐富的層次,想像著製作的繁瑣,大嘆不可思議。可惜在現場只能看到正面,佈展者應該在背面放一面鏡子,讓觀眾可以同時觀賞到背面的美麗呀!

*《台灣風景—玉山》(正反面)浮雕花器/45.5×32×23.5cm /2005年/浮雕系列
台灣風景 - 玉山 (背面) - 「浮雕」(來自簡介內頁)
「台灣風景 - 玉山 (正面)」(左方花器) - 「浮雕」 (來自本次展覽的書籍封面)
也來一段正式介紹。
首先在1989年所發表浮雕燈飾,並以日本大自然為主的「富士」系列,是第一個利用所謂的「內雕法」的作品。在玻璃雕刻的方法包括有雕刻術切割術兩種。

黑木国昭在玻璃作品的外部表面上以切割碾磨的方法描繪出形狀或輪廓,因此,黑木国昭成功地找到一種可以在多彩器皿上表現出透出細薄微妙的光線的內部多層次雕刻,使用內雕法的時候,多變化的光線可以讓作品的表現看起來像是拂曉或傍晚的效果,尤其是外部表面雕刻的光線交互作用,其效果更是明顯;使用外雕法的時候,風格也是同樣的強烈。玻璃藝術又稱為「光的藝術」,也就是說藝術家透過玻璃嘗試著表現出光線的方法。黑木国昭大師對於微妙的光線表現極緻細膩的態度也是促使他內雕法成功的要素。  (來源:PRADO)

順便借一張照片,不知道這張是否所謂的內雕法,決定改天再去看一次展覽。*_*
浮雕系列 (來源:PRADO)



日本的歷史浪漫】
這是老師最喜歡的系列,我記得至少有兩套十分精采的作品。
這兩套作品都是取材自日本十分有名的「浮世繪」畫集,分別是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
黑木老師的作品則應用了各種工法技巧,有的以屏風表現,有些以花器表現,十分豐富多元。

《東海道五十三次》
《東海道五十三次》,浮世繪畫師歌川廣重的名作之一,描繪日本舊時由江戶(今東京)至京都所經過的53個宿場(相當於驛站)——東海道五十三次——的各宿景色。該系列畫作包含起點的江戶終點的京都,所以共有55景。不過有些景色並不完全寫實,而是作者發揮了自己的想像。
初版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約於天保4、5年(1832年、1833年)左右發行,主要的出版商為保永堂,所以初版也通稱為「保永堂版」。保存狀態良好的保永堂版全集曾在日本的物品鑑定節目《開運鑑定團》(開運!なんでも鑑定団)的2010年4月6日節目中估出5500萬日圓的價值。 (來源:Wiki)
【東海道五十三次】浮世繪,#1 ~ #25 ,前為地點,後為題名。   (來源:Wiki)
【東海道五十三次】浮世繪,#26 ~ #55 ,前為地點,後為題名。   (來源:Wiki)

黑木老師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時間,製作出整套【東海道五十三次】共55件作品。

下面為第十六張圖的「蒲原-夜之雪」,黑木老師選擇以花器形式表現。你比較看看,是否別有風味。老師還特別請我們注意花器上的飄落白雪,是否有著輕飄柔軟如棉花的 FU 呀~
【東海道五十三次】(浮世繪版畫) #16 - 「蒲原-夜之雪」  (來源:Wiki)
【東海道五十三次】(玻璃花器) #16 - 「蒲原-夜之雪」(來自簡介內頁)
我記得,有一幅畫以屏風表現,還有一幅以類似裝置藝術的分成前中後三層擺設出畫中景物。
現場看更加精采,但是只有擺置數件唷!


【富嶽三十六景】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之一,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只繪製36景,因為大受好評,所以葛飾北齋仍以《富嶽三十六景》為題再追加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稱初版的36景為「表富士」,追加的10景為「裏富士」。初版於天保2年(1831年)發行,出版商為西村屋與八。

《富嶽三十六景》中有幾幅畫作最為人所熟知:
1.〈神奈川沖浪裏〉世界上曝光率最高的浮世繪之一。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對此畫非常激賞,其名作《星夜》(荷蘭語:De sterrennacht)被認為受到了此畫的啟發;古典音樂的印象派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亦受到此畫啟發而創作了交響詩《海》(La Mer)。可能由於這些背景,後來不論任何語言,凡是介紹到浮世繪時,往往會以〈神奈川沖浪裏〉作為示例插圖,而〈神奈川沖浪裏〉畫中的三角大浪也成為許多後世創作戲仿的名畫面之一。
2.〈凱風快晴〉〈山下白雨〉以赤富士景像與富士山佔據畫面大片比例出名。
3.〈甲州三坂水面〉因為湖面倒影非鏡像且角度偏移,不合物理常識而聞名
(來源:Wiki)

下面我貼上「表富士」36景。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 - #1 ~ #12  (來源:Wiki)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 - #13~ #24  (來源:Wiki)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 - #25~ #36  (來源:Wiki)

據說這一系列,仍在持續創作中。黑木老師也是採用各種不同方法來現浮世繪版畫,甚至一張畫創作出兩件作品。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1 〈神奈川沖浪裏〉(此畫幾乎成了浮世繪的代表)
複習一下:〈神奈川沖浪裏〉世界上曝光率最高的浮世繪之一。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對此畫非常激賞,其名作《星夜》(荷蘭語:De sterrennacht)被認為受到了此畫的啟發;古典音樂的印象派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亦受到此畫啟發而創作了交響詩《海》(La Mer)。可能由於這些背景,後來不論任何語言,凡是介紹到浮世繪時,往往會以〈神奈川沖浪裏〉作為示例插圖,而〈神奈川沖浪裏〉畫中的三角大浪也成為許多後世創作戲仿的名畫面之一。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1 〈神奈川沖浪裏〉(此畫幾乎成了浮世繪的代表)
*《神奈川沖浪裡》/屏風 /160×180×2.7cm /2007年/日本歷史的浪漫—富嶽三十六景系列
〈神奈川沖浪裏〉屏風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2 〈凱風快晴〉(赤富士景像)   黑木老師至少以兩種形式來表現〈凱風快晴〉,一為屏風,一為花器。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2 〈凱風快晴〉(赤富士景像)
〈凱風快晴〉屏風  (來自簡介內頁)
〈凱風快晴〉花器  (來自我買的書)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12 〈御廄川岸見兩國橋夕陽〉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12 〈御廄川岸見兩國橋夕陽〉
〈御廄川岸見兩國橋夕陽〉飾品   (來自簡介內頁)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28 〈東都淺草本願寺〉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28 〈東都淺草本願寺〉
〈東都淺草本願寺〉オブジェ (物體/擺飾) (來自我買的書)
〈東都淺草本願寺〉細部  - オブジェ (物體/擺飾)  (來自我買的書)

除了這兩個系列,黑木老師還有一兩件作品,是以玻璃藝術來表現水墨畫,想像如何以水墨來表現末的暈染,真是技術高超。(我一定要再看一次展覽啦)

很開心在露天拍賣買到一本《黑木國昭》玻璃作品集第十三回。售價便宜,雖是日文,但圖片精美,很值得唷!
【黑木國昭  作品展 第13回】露天拍賣 - 書$139, 運費 $55, 匯費$15 => $209.

老師導覽到  12:30,本來應該趁著記憶猶新,回頭溫習細看老師介紹過的作品,順便看一下老師沒有介紹的。無奈心繫正在換地板的家,只好直接回家囉~

這個展覽真的好好看唷!特別是有老師介紹。決定再找時間去看。
然後,或許我會再補充一下資料。

*記得唷,這個展覽只到 3/31。

最後,來一段 Youtube 的介紹。


============================================================================

【延伸閱讀】
浮世繪(うきよえ, Ukiyo-e),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 (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
所謂的琳派是指日本歷史上活躍於桃山時代後期(1573-1603),也就是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大活躍的時期的一種繪畫風格,由本阿弥光悦俵屋宗達創始,尾形光琳、乾山兄弟發展、最後由酒井抱一鈴木其一江戶確立這種風格,並傳承下去。

日本畫為基調,加入了豐富的設計性裝飾性,使得琳派的作品放在現在藝壇也一點也不顯舊。華麗的用色、大膽的構圖傳達了絕佳的裝飾性格。所以無論是在日本或是在其它國家,都獲得相當高的評價。


---------------*---------------*---------------*---------------*---------------*---------------*---------------
  • 尾形光琳(Ogata Korin) - (來源:飛翔 de 天堂 - 尾形光琳 )
尾形光琳(1658一1716)是京都的“雁金屋”富商服裝店主尾形宗謙的次子,本稱他為市之丞,到三十四歲時才改名光琳。雁金屋是豐臣秀忠之女和子御用的名店。本阿彌光悅是光琳祖父宗伯的母方叔叔,家學淵源,他的父親尾形宗謙是一位多才多藝而且有多方面興趣的人,對能樂、茶道、繪畫、書法都喜愛,具備這麼多樣的藝能,加上做服裝這種家業,容易結交公卿達官與諸大名等上層杜會人士,光琳和他的弟弟尾形乾山兩人便是在這樣富裕的家庭,和多才多藝的父親這種優越的環境下長大。光琳從小就具有很優秀的天分,學習能樂、書法、繪畫,十五歲的時候,就與父兄經常上台表演能樂。繪畫方面,初步的階段是和他父親學的,後來進入當時京都狩野所屬的山本素軒門下,學習狩野派的運筆法,再進一步研究土佐畫風,學習土佐畫風的彩色法。

父親死後,他和弟弟繼承了父親遺留給他們很多的財產。但由於其中很多都是借給大名(萬石以上的諸侯)的借票據,大部分都收不回來,加以他們為人慷慨而且浪費無度,40歲時他將父親的遺產蕩盡,而陷於窮困潦倒境地。

至此,他才開始認真反省以前的藝術遊戲,自覺本身有才能天分,便立志成為畫家,開啟他的獨特道路。他的藝術活動得到一些親友的贊助,1701年獲得法橋地位(宮庭畫家封號),成為知名畫家,但生活似乎仍不定。1704年,他去江戶(即東京),受到富商冬木家、大名津輕家和酒井家的庇護。但他不願受大名的束縳,1709年毅然返回京都,死時清貧如洗。 (好有個性的光琳)

那時正是元祿時代,百姓都做著太平的夢,市井文化發達。光琳在藝術方面決定走出和桃山藝術不同的方向,以豪華的裝飾繪畫,構成光琳畫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狩野派手法

光琳最初從京狩野系統的山本素軒學畫,晚年去江戶時又從江戶狩野攝取營養。《維摩圖》(反町家)等作品,就具有狩野派特性,其中又可窺見與英一蝶相通的輕妙洒脫的風姿。
尾形光琳 -《維摩圖》

第二,不可忽視他將家傳的衣服紋樣及其構成法轉用于繪畫。最有代表性的例証是《紅白梅圖》屏風中出現的抽象水波紋,它以后被稱為“光琳波”而普遍流行。
(我超喜歡這一對屏風《紅白梅圖屏風》,美感設計感兼備)
尾形光琳 -《紅白梅圖屏風》 二曲一雙, 江戶時代, 18世紀, MOA美術館藏 (靜岡縣)

第三,也應注意到他對于寫生的重視,如《鳥獸寫生帖》(組田家) 所見。 (偶找不到圖片)

但是,最終決定他畫風的因素,還是在于對宗達畫風的攝取。比如《草花圖卷》 (中村家,1705)、《風神雷神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就是模仿宗達的作品而成。
俵屋宗達作:國寶「風神雷神屏風圖」(1624年)
尾形光琳作:重要文化財「風神雷神屏風圖」(1710年)

然而,光琳藝術的意義,絕不是停留于簡單繼承宗達畫風上,而是通過自身的惑覺和構成原理,建立更嚴格的造型秩序。《燕子花圖》屏風(根津美術館) 和《紅白梅圖》屏風 (熱海美術館),就是體現這種追求的代表作,也是他全部作品中最為有名的兩件傑作。

《燕子花圖》表現得開放、明亮愉快,予人非常舒暢的感覺。
尾形光琳《燕子花圖屏風》, 六曲一雙, 江戶時代, 18世紀, 根津美術館藏

相反地,《紅白梅圖》則在構圖中讓左右對立而又充滿著緊張感的作法,今人感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尾形光琳 -《紅白梅圖屏風》 二曲一雙, 江戶時代, 18世紀, MOA美術館藏 (靜岡縣)

宗達與光琳的差別,在於宗達是經常保持輕鬆的和畫的對象融於一體,把他本人融在圖畫中,而光琳則一方面注重所描繪對象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又要在寫實中講求造型效果,因此在構圖上費盡心思。光琳也制作蒔繪,又為其弟尾形乾山陶器作畫,還擅長染織圖繪,留有白地秋草紋小袖(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作品。   
Writing Box with Eight Bridges (Yatsuhashi Makie Raden Suzuri-Bako, 八橋蒔繪螺鈿硯箱)
White silk with autumn flower design, Kosode (白地秋草模樣描繪小袖)


---------------*---------------*---------------*---------------*---------------*---------------*---------------

(因為太喜歡尾形光琳的《紅白梅圖屏風》,忍不住多貼一篇)

尾形光琳(1658~1716)日本畫家、工藝美術家。

生於京都御用的和服商庭,1716年6月2日卒於京都。他從小就受到華麗絢爛的和服紋樣熏陶,青少年時代又隨父親尾形宗謙學習了狩野派水墨畫大和繪。他在實踐中將上述3種繪畫技法加以協調,追求表現新意境。以後,受屋宗達裝飾畫的啟迪,在花草畫、故事畫、風景畫等領域有所發展和突破,形成一種嚴謹巧妙的裝飾畫風,在表現自然朝氣蓬勃的生命力方面,有獨到的成就。光琳家道中衰後旅居江戶(今東京),在這裡更刺激了他的繪畫創作。

主要作品  
1701年,光琳因繪畫的成就被授予“法橋”稱號。他的許多富有特色的作品都是在這以後創作的。光琳生活的元祿時代是一個戰事不息的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文化史上一個充滿生氣的時代。光琳隨著修養和技法的不斷精深,在繪畫上涉獵範圍亦日趨廣泛。他注意學習和研究當時的中國畫技法,對雪舟的潑墨山水領會頗深。他以活潑而清新的筆觸創作了《維摩圖》、《竹梅圖》、《杜鵑花圖》。  
 Bamboo and Plum Tree (Chikubai zu, 竹梅圖)

光琳畫風的典型作品《紅白梅圖屏風》 (靜岡縣熱海美術館),雙扇屏風一對,各156.6×172.2厘米,紙本金地設色。在金地上自上而下描繪一段溪流,兩側對生著紅梅和白梅。溪流黑褐色,水紋用圓轉平行銀線 ​​描繪,表現出奔流的節奏。作者對景物的色光進行了誇張和創造。色彩明快富麗協調,造型技巧洗練簡潔,為日本裝飾畫的代表作品。
尾形光琳 - 紅白梅圖屏風, 二曲一雙, 江戶時代, 18世紀, MOA美術館藏(靜岡縣)

光琳畫風承繼屋宗達的畫風,又被眾多的後繼者吸取和發展,形成了宗達光琳派,對後來日本繪畫工藝美術的影響深遠。這個繪畫流派中成就較大的有尾形乾山渡邊始興酒井抱一酒井鶯浦鈴木其一等。其中尤以酒井抱一的影響為大。

酒井抱一,號雨村,生於江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美術家,特別傾倒於光琳,曾主持光琳逝世100年紀念,並收集出版《光琳百圖》、《尾形流略印譜》。其主要作品有《夏秋草圖屏風》。屋宗達尾形光琳酒井抱一被稱為宗達光琳派三代宗師。  

光琳傳世的主要作品還有《燕子花圖屏風》《八橋圖》《慎圖》《楓鶴圖》以及工藝美術品《千鶴圖》八橋嵌金漆硯盒等。 

============================================================================
【參考文章】
超多尾形光琳的作品照片,讚!



[The End]   (啊,明明是講黑木國昭,卻查了一堆尾形光琳,真是任性啊!呵呵~)
============================================================================

4 則留言:

  1. 今天又到歷史博物館上課,老師導覽的《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雖然大部分是仿作,但是石膏翻模的真實度很高,亦具觀賞價值。
    訪做的好處是可以盡情拍照。*_*

    午餐衝回家,因為家有貴客。
    3pm 重返,拍完米開的仿作,順便進入本館再度觀賞《黑木國昭》。

    可是,老公走好快唷!
    跟他逛展覽好沒趣唷,還嫌我講解不佳,真是可惡。
    老公後來解釋是身體不適,真的嗎?@@
    且待日後分曉。

    回覆刪除
  2. 3/29 網誌改版,使用【動態檢視】的 Magazine 風格,觀者可隨時改變觀賞風格。
    (Classic, Flipcard, Maganize, Sidebar, Snapshot, Timeslide)

    我蠻喜歡現在的版面,乾淨清爽,具現代感。*_*

    回覆刪除
  3. 【博物館美學散步 】快到學期尾聲,回顧一下我的收獲
    3/09 - 01 - 歷史博物館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台日藝文交流展》, 9:50am(Good,see my blog)
    3/16 - 02 - 台北美術館 -《隱藏的真實:典藏品修復展》, 9:30am(還不錯)
    3/23 - 03 - 歷史博物館 -《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9:30am(不錯)
    3/30 - 04 - 歷史博物館 -《靈臺湛空明 - 傳統香文化展》, 9:50am(不錯)
    4/06 - 停課
    4/13 - 05 - 台北美術館 -《林惺嶽—台灣風土的魅力》, 9:30am(相當不錯,記得香蕉觀世音)
    4/20 - 06 - 歷史博物館 -《看見, 台灣 - 林磐聳的設計與藝術》, 9:50am(相當不錯)
    4/28 - 07 - 台北美術館 -《真真:當代超常經驗》, 2:30pm(Sun,由參展藝術家陳順築老師的現場導賞)
    5/02 - 08 - 北師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 9:50am(Good,see my blog)
    5/11 - 09 - 歷史博物館 -《逸筆儒風 - 溥心畬書畫展》, 2:30pm(Good,筆墨線條好美)
    5/18 - 10 - 故宮博物院 -《盆中清翫(ㄨㄢˋ)》(世界博物館日),1:30pm(還不錯,故宮其他展覽讚)
    5/25 - 11 - 松山文創台灣設計館-《日本形。不形-村田智明》《金點設計新生活運動》,9:40am(不錯,自己看的)
    6/1 - 12 -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 9:50am (Good,好想再帶相機去看@@)
    6/8 - 13 - 世界宗教博物館 - 2:00pm(還可以)
    6/15 - 14+15 - 戶外教學 - 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南投《游漆園》, 7am 出發(缺席,嗚嗚)
    6/29 - 16 - 故宮博物院 -《雷諾瓦》(Good,老師的講解激起追尋的熱情 *_*)
    7/6- 17 - 歷史博物館 - 《米羅》
    據說還有一堂???

    回覆刪除
  4. 【博物館美學散步 】快到學期尾聲,回顧一下我的收獲
    3/09 - 01 - 歷史博物館 -《黑木國昭50年玻璃藝術—台日藝文交流展》, 9:50am (Good,see my blog)
    3/16 - 02 - 台北美術館 -《隱藏的真實:典藏品修復展》, 9:30am (還不錯)
    3/23 - 03 - 歷史博物館 -《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9:30am (不錯)
    3/30 - 04 - 歷史博物館 -《靈臺湛空明 - 傳統香文化展》, 9:50am (不錯)
    4/06 - 停課
    4/13 - 05 - 台北美術館 -《林惺嶽—台灣風土的魅力》, 9:30am (相當不錯,記得香蕉觀世音)
    4/20 - 06 - 歷史博物館 -《看見, 台灣 - 林磐聳的設計與藝術》, 9:50am (相當不錯)
    4/28 - 07 - 台北美術館 -《真真:當代超常經驗》, 2:30pm (Sun,由參展藝術家陳順築老師的現場導賞)
    5/02 - 08 - 北師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 9:50am (Good,see my blog)
    5/11 - 09 - 歷史博物館 -《逸筆儒風 - 溥心畬書畫展》, 2:30pm (Good,筆墨線條好美)
    5/18 - 10 - 故宮博物院 -《盆中清翫(ㄨㄢˋ)》(世界博物館日),1:30pm (還不錯,故宮其他展覽讚)
    5/25 - 11 - 松山文創台灣設計館-《日本形。不形-村田智明》《金點設計新生活運動》,9:40am (不錯,自己看的)
    6/1 - 12 -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 9:50am (Good,好想再帶相機去看@@)
    6/8 - 13 - 世界宗教博物館 - 2:00pm (還可以)
    6/15 - 14+15 - 戶外教學 - 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南投《游漆園》, 7am 出發 (缺席,嗚嗚)
    6/29 - 16 - 故宮博物院 -《雷諾瓦》(Good,老師的講解激起追尋的熱情 *_*,see my blog)
    7/6 - 17 - 歷史博物館 -《米羅》(Good)
    7/13 - 颱風攪局, 停班停課
    7/20 - 18 - 歷史博物館 -《石灣陶魂 - 廖洪標陶塑藝術展》(還不錯)

    回覆刪除

2017 黃山秋日行 Day 3 - 黃山 II (1018)

 ↑ 團結松 (奉上我拍的最好的一棵松) 2017.10.18 - 我們在黃山上迎接清晨。 如果,天氣好的話,我們應該會摸黑起床,到離飯店只有15分鐘路程的 丹霞峰 觀賞黃山日出。但是, 天氣根本不好 ,所以我們只好睡到日頭高掛的7點多才起床早餐,8:40a...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