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福興麵線 |
逃離了台北的連日陰霾偶雨,跟著老公的社團 SPC (快門攝影俱樂部)來到彰化地區,中部的天氣明顯比較好,但...依然缺乏陽光。第一站是福興麵線。
鹿港福興鄉林家二兄弟,完全依照傳統手工製麵、拉麵,在三合院裡以陽光來晾晒麵線(而非烘乾)。而吸引攝影人蜂擁而至的正是這晒麵線的風光。
沒想到,............迎接我們的是空蕩蕩的晒麵線廣場。
兩個院子,哥哥的在前面,弟弟的在後面,皆空空如也。
沒有半根麵線,真是傻眼 (前院哥哥的晒麵線場) |
活動主辦人趕緊依據牆上電話號碼聯絡後院弟弟,瞎密,停工二日,莫非今天要敗興而返。
幸運的是前院哥哥剛好要開始製作麵線,讓我有機會看到空蕩蕩的廣場是如何掛起千絲萬縷的麵線。
今天,讓我從屋內來開始介紹手工麵線的故事。
步驟一:應該是這台製麵機,將揉好發過的麵團壓成麵條。
製麵機,將揉好發過的麵團壓成麵條 |
步驟二:男主人由地上竹籮拉起麵條,交錯纏上兩根竹桿。完成後放入後方架子,靜置一會兒。(猜想,後方竹籮裝的應該就是由製麵機壓出的麵條,整理盤成圓形。)
步驟三:男主人由後方架子裡取出剛剛纏好放入的麵條,反覆的慢慢拉長。然後加入第三根竹桿再拉長拉細一些。完成後,再放回後方架子。下一步驟就是到戶外來“甩”長麵線囉~~
走出戶外前,回顧一下室內一隅。工作帽及滿牆照片。
內屋一隅,工作帽及滿牆照片 |
非常感謝遵循傳統作法的這一家子,讓我們有機會見識這項傳統。我無法確定他們的生活是否清苦,只發現男主人缺了好幾顆牙,都沒有去補耶!我只能帶著叨擾與感謝的心情,購買一些手工麵線與麵茶聊表感謝。
- “甩”長麵線 ─ 麵線用飛翔的姿態變細變長
利用甩動來拉長麵線,可以做成兩種細度不同的麵線。
- 只使用原本的三根竹桿來甩長的是白麵線(拜拜用)
- 攔腰加上一根竹桿,變成四根竹桿來甩長的是更細的紅麵線(麵線羹使用)
麵線甩啊甩 麵線細呀細 (後方阿嬤整理的是初甩過的麵線) |
甩向天際 (好像要把阿嬤包起來 *_*) |
甩甩甩 |
哇,麵線真的變得更細更長囉! |
甩動到一定長度就可以展開披掛起來,不一會兒就掛了好多麵線唷~ |
東邊甩甩 西邊甩甩 (充分應用空間) |
屋簷下甩甩 |
使用四根桿子就可以甩出更細的麵線。再用大灶炊煮數小時,就是麵麵羹使用的紅麵線。 |
- 千絲萬縷麵線情 ─ 優雅細長的線條伴著古厝度過幽幽時光
不一會兒院子裡就掛滿了麵線,好壯觀~~
這也是拍攝重點,同樣必須小心避開閒雜人等。可惜今日無陽光,少了藍天白雲的襯托,失色不少。天氣好時,更可以拍攝麵線的影子,很優雅唷~~
在超廣角的加持下,掛滿的麵線更顯壯觀 |
聽老公的話,改用 F18 拍攝,拍出來的麵線真的比較細耶! |
古厝麵線情 |
麵線 與 工作中的身影 |
千絲萬縷麵線情 |
鄰家女娃 與 後面整理麵線的阿嬤 |
當披掛展開晾曬的麵線晒到差不多時,就會把麵線取下,合併掛起。目的是繼續晾晒兩端靠近竹桿的麵線,因為那兒的麵線比較粗,乾燥的慢。
變成掛起來的麵線窗簾 (把下端綁起來以避免過度乾燥) |
整理麵線的阿嬤 - 最佳女主角 |
- 麵線簾 - 我很喜歡的題材
透過麵線簾看到的尋常風景,增了幾分隱匿與窺視 |
上圖的焦距在人物,本圖的焦距在麵線。是不是很不一樣啊~~ |
透過麵線看見不一樣的天空 (可惜沒有藍天) |
麵線細長,復優雅 |
攝影小心得
這一次我全程使用超廣角(10-12mm)鏡頭拍攝,我是懶人,懶得更換鏡頭。
沒想到超廣角鏡頭意外的合適這個場景,表現出強烈的透視與空間感。
還有許多低仰角與高俯角的照片都是盲拍,效果意外的好。只能說超廣角的空間感特別適合低仰角與高俯角的取景方式。
還有許多低仰角與高俯角的照片都是盲拍,效果意外的好。只能說超廣角的空間感特別適合低仰角與高俯角的取景方式。
可惜因為是陰天而整體色澤暗沉。但,若是天氣很好,就必須注意避免麵線過曝唷!
最後叮嚀,使用小光圈可以得到比較細的麵線。下次若還有拍攝機會,記得比比看。
這種面真的適合用單眼拍耶 拍出來感覺超不一樣的~!!
回覆刪除這種手工麵真的比較好吃 希望這種手工義不要就此失傳了
我之前有看電視介紹 說手工麵現在已經得到大家的重視 沒有淡旺季之分 只剩下旺季跟超旺季的分別而已 好好笑~
這次剛好有機會從頭觀察手工麵線的過程,
回覆刪除才發現真的很不一樣。
纖細如絲的麵線居然是人工一次又一次的拉出來的,真是了不起。
我不確定他們的生意好不好,
但是我很確定天氣好時,每逢週日拍照的團體相當多哩!
就是 多 跟 多到爆的分別,還有嫌棄不守規矩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