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2009.11.7,400D + EFS 17-55mm,F8, 3 sec,僅裁剪)
花火(日文之煙火)總是無可避免的吸引人潮及照相機。Alex 幼時,我們總會帶著他去看煙火。即使只是遠遠的看著,也不忘配上驚訝的呼聲,與他同樂。自 Alex 長大以後,我們已多年不曾追逐花火。一則是花火向來不是我的菜,而更重要的是我怕擁擠,更怕超級擁擠。
今年卻因為照相而參與「2009 臺北大稻埕煙火節」。
「大稻埕煙火節」,每年七夕舉辦。今年因為颱風及八八水災而延至 11.7 施放。
煙火施放地點:忠孝橋北側,淡水河3-5 號水門間河域。
煙火施放時間:8:30pm ~ 9:00pm
預計發射 21800 發煙火
預計發射 21800 發煙火
萬華社大的賴吉欽老師,行前說明拍攝要點(詳於後)。
並約大家下午台北橋的三重側集合,要去搶佔拍攝的有利位置。最後定案是早上的10點,換言之,等候時間長達10.5 小時。幸好老公決定去朋友的舅舅家,位於迪化街及涼州街的頂樓拍攝。該地點離5號水門約兩個街區,也許並非最佳拍攝地點,然而可以讓兩把老骨頭免於等候10個多小時後,這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得知賴老師居然早上七點多就去看位置,真是太敬業了。
可惜當晚天氣條件不佳,沒有風,於是很多同學的照片都是煙霧瀰漫。)
賴老師的煙火拍攝要點:
1. 必備物:相機、鏡頭、遮光罩、計憶卡、電池、三腳架、快門線、頭燈、黑卡。
>遮光罩─避免鄰近之不當光源
>頭燈─便於在黑暗中調整相機
2. 最佳位置:三重側河岸
>仰角 50~70% (台北河岸>70% 不佳)(我們是居高臨下亦非最佳位置)
>側風是唯一選擇。逆風全是煙,順風則是煙火背後都是煙。
>漲潮時間 7:45pm (可是我查氣象局網站,11/8 是 1:43 及 14:56 滿潮。基本上一天晚一小時)
3. 光圈: F8-11,若是很亮的煙火,甚至要到 F16。
4. 爆開型煙火:無須測光,直接使用 B快門。於煙火炸爆開時按下,於煙火的線條開始下彎時鬆開。(約3~6秒,結果是過曝。而手忙腳亂的我,卻忘記調小光圈。後來我只好以減少曝光時間為 1 ~ 2 秒來因應,就好一些啦!)
5. 瀑布型煙火:必須測光,快門速度不可過慢(1/30以內),否則會過曝。(不知如何測光,今年沒派上用場)
6. 爆開型+瀑布型煙火:以爆開型的為主,只可選用 2秒、1秒、1/2秒。(今年沒派上用場)
7. 構圖:
>必須事先對焦,可在白天對焦於施放的沙洲上。Or,對焦設成無限遠。(我好像忘記對焦耶!)
>第一朵煙火用來定位必須放棄拍攝,讓鏡頭追蹤,當爆開時趕快定位。(要捨得放棄)
8. 相機&鏡頭調整:
>拍攝格式:RAW (RAW 檔才有較多的事後調整空間)
>白平衡:日光 or AWB (白平衡「日光」色澤較紅;自動白平衡「 AWB」色澤自然)
>ISO100, 取消連拍 (這是老公補充的,不在我的筆記本內)
>ISO100, 取消連拍 (這是老公補充的,不在我的筆記本內)
>消除雜訊、自動轉正:關閉 (400D 無此設定)
>手動對焦(發射前先對焦地面之發射點or無限遠)。若是自動對焦,最好啟用連續對焦、3D對焦。
>防手震(關閉)
9. 建議使用鏡頭:
> 全片幅:24-70mm
> EFS: 18-55mm, 16-35mm(大景)
10. 創意型煙火:按快門同時轉動對焦環。 (我的功力太淺,當然沒試囉!)
>聚焦脫焦法,使用 70-200mm鏡頭,約20張取一張。
>脫焦聚焦脫焦法,使用 70-200mm鏡頭,約50張取一張。
>脫焦聚焦法,使用 70-200mm鏡頭,約200張取一張。
註:畫面變大變小,變焦環。畫面清楚模糊,對焦環。
我總共拍攝300多張,只留下稍微可看的不到100張。
今年台北縣也緊急加入放煙火行列,並且很賊的提前於 8:25施放。這一段因為過曝,全部報銷。
台北的第一波煙火在忠孝橋上施放。
全程使用 Canon 400D + EFS 17-55mm, 光圈 F8, B快們。
(第一張僅裁剪,喜歡左下角的人影)
(第二張裁剪+色彩調整,原本的顏色太亮囉)
歡迎拜訪我的 Picasa 相簿觀賞煙火照片
(只有精心挑選出來的20多張唷!)
希望妳喜歡!
拍攝後記:
1. 三重端煙霧較大,但構圖較佳。還有新光三越大樓來陪襯。
2. 我們的拍攝地的缺點是煙火都會前後重疊。在兩岸的人看到的煙火是左右發射,我們卻是前後重疊。所以拍出來的構圖不太好呢。
轉檔小筆記:
1. 轉 JPG 檔:
- DPP 最佳,保留最多細節(略偏紅)。
- Photoshop CS3 次之,色彩較素。
- FastStone 顏色偏暗。
2. 盡量使用 DPP 來裁剪,縮圖上會有記號唷!
3. Photoshop CS3 可以旋轉調正水平,再做裁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