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花木有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花木有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9月 09, 2013

赤科山@花東縱谷(0813)

↑  赤科山@花東縱谷(0813)
赤科山是我們造訪的第二座金針山,亦位於花蓮縣。
(另一座金針山位於台東縣太麻里,我們沒去)。
赤科山的金針花栽種成帶狀,沿著帶狀的金針園,與六十石山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味。

*--------------------------------------------------*--------------------------------------------------*

【赤科山】 (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早在日治時期,赤科山就以盛產赤科樹聞名,日本人將堅硬的赤科木材砍下運往日本,做為製作槍托的材料。光復後,陸續有來自西部的漢人移入開墾,先是種玉米、花生、地瓜等雜糧,後來才改種金針。經過 4、50年的辛勤開墾,赤科山已從一片荒蕪的山頭轉變成以金針花海聞名的觀光勝地。 

金針的品種很多,但以高山地區種植的品質較優。海拔約900公尺的赤科山由於溫度低,金針生長速度較慢,加上雲霧帶來充沛的水氣,以及適合金針生長的紅壤土,因此出產的金針口感與風味較佳。金針是多年生植物,現在生長在赤科山上的金針,很多都是年齡長達數十年的植種。平日只需要定期除草、施肥,並不費事;但等到每年8~9月間的開花季節一到,農民就得全家總動員,忙著進行採收、曝曬、烘乾等工作。  

數年前,赤科山萬花齊開的壯觀景致逐漸為外人所知,聞名而來的觀光人潮絡繹不絕。其實,除了黃澄澄的金針花海,來到赤科山還可走訪著名的「赤科三景」,也就是座落在金針田中的3顆黑色火成岩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這兩處天然地景,以及已有40多年歷史的汪家古厝。 

汪家古厝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以烏心石台灣櫸木赤科木等上等木材建成,也是赤科山現存最古老的一棟房舍。這棟古厝是民國 50年前後,汪老先生特地從嘉義老家聘請木工師傅遠道而來興建的呢!走訪汪家古厝,不但可以與屋主閒話家常,還可以從屋內保存的許多生活具物與農具,遙想早年赤科山居的生活點滴。

*--------------------------------------------------*--------------------------------------------------*

【赤科山】
【赤科山。金針風景區】: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高寮

由 Google Map 上可以看到【台9線】【縣193】,都有路可以到「高寮」。
*由【台9線】287K 東側轉入。 (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縣 193】103.4K 處為高寮。 (來源:縣道193號)
↑ 【台9 線】與【縣193】(上圖兩個紅圈處),都有路可以到「高寮」(另一個紅圈處)。
上圖綠線處是上山的13公里路,橙線就是「赤科山。金針風景區」。

下圖就是(由【縣193】)進入「高寮」的路口,由此開始到「高寮國小」1公里,到「赤科山。金針風景區」13公里 。
↑ 進入「高寮」的路口,與剛開始上山的路,請注意路邊有金針花造型的路燈唷!



這張地圖畫得很好,清楚的標示著蜿蜒上山的13公里山路,還有「赤科山。金針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謝謝【花蓮旅人誌】。
喔,也是這張地圖,才讓我發現這次還有一些景點沒去唷,呵呵~
↑ 赤科山交通導覽圖
===================================================================================
現在來看看我拍的照片囉~

8.12 離開「六十石山」,順道拜訪「伯朗大道」,一路前往鹿野。本想參觀鹿野熱氣球季,無奈老公記錯時間,熱氣球季剛好結束。既然遠道來到鹿野,我們還是到「鹿野高台」一遊,晚上入住鹿野的「巧稻田民宿」。

8.13 清晨離開民宿,再度拜訪位於「伯朗大道」後方的「金城武樹」。「金城武樹」果然熱門,即使是清晨 6點,依然有遊客。(將以另文介紹)

離開「金城武樹」後,我們就到「赤科山」囉!


【玉里。鄉間】
↑  7:47am,玉里 ─ 在前往「赤科山」的路上,看見綿延的稻田,及遠方的「客城雙橋」。

【赤科山眺花東縱谷】
13 公里的上山路迢迢!忽然眼前一亮,美麗的「花東縱谷」就在眼前~
↑ 美麗的「花東縱谷」猶如一幅畫 (這片美景應是玉里吧)
↑  眼前江山如畫,田園若詩
↑ 山嵐飄渺,為蘭陽平原添幾分撫媚
↑ 換個角度,再看這片美景
↑ 穿越而過的溪流,滋養著「花東縱谷」。


 【赤科山。終於看到金針花田】
↑ 赤科山。眺望花東縱谷
↑ 第一個停留點的金針花毯
↑ 剛剛綻放的金針花
就是在這裡,我們遇見在「六十石山。忘憂亭」兩次拍照時,位於老公左邊的老兄。這是我們第三次的偶遇,只能說是太有緣分啦!比較意外的是,這一次這位老兄居然有美眉相伴。真是太強了。@@


【採收金針】
就是在這裡,我們拍到最棒的採收金針畫面唷!遠山白雲,還有一片盛開的金針花田,以及衣著相對鮮豔的農婦採收著金針花蕾,大大豐富了眼前景色。
↑ 遠山花田採金針 (這位農婦剛好穿戴的比較鮮豔,畫龍點睛的成為視覺焦點)
↑ 相對樸實的農婦
↑ 雙人辛勤採金針
↑ 沒有人的金針園 顯得冷清
↑ 白雲遠山花田紅  採收金針農婦忙 (比上一張豐富,對不對啊)
↑ 遠山花田間 農婦採收忙
↑ 摘下鮮嫩的花蕾,曬成好吃的金針
↑ 身後揹袋收獲累累

【杉林】
數排杉林,增添幾許高山風味
↑ 杉林映照金針花
↑ 風華正盛

【晒金針】
沒有停止下雨的跡象,農家只好在棚子下晒金針。不知道要晒多久,才能完成啊!
↑ 滿地橘黃,湊近就會聞道淡淡的香氣,是花魂離去的味道。
↑ 這一棚曬得比較久,花蕾逐漸皺縮,香氣較濃。
↑ ↑ 同一個晒金針棚,但金針顏色變淡 (應該是曝光時間變長所致)
↑ 這一棚晒著新摘的金針花蕾
↑ 新摘的金針花蕾,依然飽滿。
↑ 數大,美不美?

【千噸神龜】
無比巨大的石頭,不知道在這裡臥了多少年月。因為估計有千噸之重,兼以外形似龜,故稱之「千噸石龜」。
↑ 有這些人當比例尺,更顯出石龜巨大
↑ 一家人高踞石龜,不知遠眺風景可好? (因為這一家人直到下雨才匆匆離開,我們也直接閃人。)
↑ 遠觀石龜
↑ 趁著沒人,趕快拍一張 (看照片才發現這石龜甚高)


【來到杉林】
我們又到回到杉林處,這一次我們直接將車子開上去。(再度遇見那位老兄與美眉)
↑ 向下展望杉林與鋪地金針花,有點兒歐美的鄉村風味
↑ 金針花與彎彎小路
↑ 咦,金針花田中有頂斗笠
↑ ↑ 遺落在金針花田的斗笠,挺般配的。
↑ 杉林小徑
↑ 這是拍什麼呢? 當然是拍金針花,還有老公認真拍照的背影
↑ 再奉上一支金針花
↑ 不知名的果子,也許有一天我會找出你的名字唷!

【三巨石】
這也是有名的景點,不過我們沒去。因為沒事先做功課,偶們根本不知道有啥景點。
放幾張網路上找到的美麗照片。第一張是不是好像明信片啊,真是太美麗了!

===================================================================================

星期日, 9月 01, 2013

六十石山@花東縱谷 (0811-12)

↑ 站在最高點的「忘憂亭」,飽覽六十石山的美麗,還有耶穌光的陪襯。

六十石山,以金針花海聞名,每年 8, 9月間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與好攝者。我們,就是衝著金針花海而來。

金針花又稱「一日美人」,清晨綻放、晚上凋萎。食用之金針,均需採摘尚未綻開之花蕾加以乾燥,一經開花即無食用價值。現在為了發展觀光,花蓮縣政府提出「花蓮縣赤科山及六十石山金針留花補助辦法」,以每公頃10萬5千元補助,才能讓我們看到如此壯麗的田園美景。非常感謝花蓮縣政府。(不知道台東的太麻里有沒有補助啊)

*--------------------------------------------------*--------------------------------------------------*

【六十石山】 (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六十石山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東側海拔約800公尺海岸山脈(面向花東縱谷),這兒有一片廣達300公頃的金針田,與赤科山同為花蓮縣內兩大金針栽植區。為什麼會被叫做六十石山呢?據當地人說,早在日治時期,一般水田每甲地的穀子收成大約只有四、五十石,而這一帶的稻田每一甲卻可生產60石縠子,因此被稱做六十石(ㄉㄢˋ)山。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山區本是一片繁茂的樟樹林,為了煉製樟腦而被砍伐一空。結果發現在空曠的山坡上,散佈著60塊巨大的石頭,所以這裡被名命為六十石(ㄕˊ)山。
↑ 位於「黃花亭」的「六十石山,命名由來」
台9號省道(308.5K附近)轉進六十石山產業後,經過一段蜿蜒的山路,即可到達六十石山的金針栽植區。不過一到達山嶺上,出現在眼前的這片優美而遼闊的田野景緻,立刻就能將方才行車的疲憊感一掃而空。一片片無邊無際的金針花田,有如一張張碧綠(夾黃)的毛毯,綿密地舖蓋在一重又一重的山嶺上,幾戶頂著紅瓦的農舍散置在綠意盎然的田間,形成一幅美不勝收的樸質風情。 

近年來,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十石山興建了十座造型*各異的涼亭,分別以金針的種別或極為優美的文詞命名,如鹿劍望月觀親尖閣黃花鹿蔥山嵐忘憂萱草丹棘療愁等。站上涼亭,迎著山風,感覺自己彷彿變身一隻在空中翱翔的飛鳥,悠遊自在地徜徉在這片翠綠山谷裡。每座涼亭的景緻各有趣味,或可仰望海岸山脈,或可欣賞壯觀的金針花海,或可俯看縱谷田野景色;在夜裡更可觀看滿天星斗,猶如鋪灑在墨黑絲絨布上的碎鑽一般。

*十座涼亭,其中忘憂黃花鹿葱鹿劍丹棘療愁,以及萱草,這7座涼亭,都是以金針的別稱來命名。十分用心喔。
*據說萱草是野鹿最常吃的九種解毒草之一,所以古早人又稱之為”鹿蔥”或”鹿劍”。
*李久華《延壽考》:”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憂。”。亦名“療愁”。
*另外,金針又名「宜男草」。《周處風土記》:「懷妊婦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名宜男。」(來源:中華語文知識庫。全民詞彙)


  • 102年度六十石山【交通動線管制圖】:(來源)
一、時間:102年8月1日至9月25日,上午7點30分至下午5點整。
二、管制方式:
      1.全線道路禁止甲、乙類大客車上山。
      2.九人座(含)以下非營業用自小客車及機車可正常通行。
      3.花季期間,九人座(含)以下營業用自小客車需經登記納入接駁車隊,
         取得「接駁車通行證」後,始可進入園區。
      4.部份路段採單向通行,單向通行路段為:
          (1)竹田村入口(台九線308.5K處)至「雲閩農莊(竹田村25鄰雲閩3號)前交叉路口」,
                採單向上山方向通行。
          (2)「萬寧至復興部落聯絡道路起點(0KM)」至「阿眉溪方向出口」,
               採單向下山方向通行。
      5.「雲閩農莊(竹田村25鄰雲閩3號)前交叉路口」至「萬寧至復興部落連絡道路起點(0KM)」
          之間正常雙向通行。
      6.道路紅線劃設之區域請勿停車。

三、交通管制圖示:上山處:台九線308.5K (竹田村入口)


*--------------------------------------------------*--------------------------------------------------*

【花東縱谷】(來源:Wiki)
花東縱谷,是台灣東部縱谷地形景觀,夾於中央山脈海岸山脈之間,由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所擠壓形成,因橫跨花蓮、台東兩縣而得名,且位置為台灣本島東部而亦稱東台縱谷,在日治時代也被稱為中仙道平野或中仙道。花東縱谷南北長約 180公里東西寬 2―7公里面積約 1000平方公里,海拔 50-250公尺不等。縱谷的地形以沖積平原為主,不少台地夾雜於其中,主要河流有花蓮溪、木瓜溪、壽豐溪、萬里溪、光復溪、馬太鞍溪、秀姑巒溪、新武呂溪、卑南溪等,共同塑造出縱谷內的主要地景。

*以前我都沒有好好學地理,現在親身走一趟,深刻體會到花東縱谷的美,忽然很想好好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
===================================================================================
現在來看看我拍的照片囉~

【2013.8.11】
一大清早,大約 5:40am 我們自台北出發,一路直奔花蓮。約 8:40am 在花蓮的 7-11 吃早餐,上午停留花蓮光復鄉「大農大富」、瑞穗鄉舞鶴台地「掃叭石柱」兩地拍照。然後在玉里用午餐,再到玉里的「客城橋」拍照(將以他文介紹),直到下午一點多,我們才上「六十石山」。
↑ 往「六十石山」的中途,眺望花東縱谷,田園美景盡收眼底。

  • 上山後的第一個停留點:
↑ 金針花海,背景是造型特別的「尖閣亭
↑ 金針花與「尖閣亭
↑  遠方是「尖閣亭」,畫面中央的小小亭子是「望月亭」。

  • 「黃花亭」遠眺:
↑「黃花亭」 左右錯落的空間頗吸引人,前方還設有停車場,當然要登上涼亭遠眺囉。
↑「黃花亭」遠眺 ─ 右邊遠方是「尖閣亭」,左邊在畫面邊緣的是「望月亭」。
↑「黃花亭」遠眺花東縱谷
↑ 俯瞰「黃花亭」的下層涼亭,遠眺「忘憂亭」方向
↑「黃花亭」遠眺 ─ 上方的左邊山巔是「忘憂亭」,右邊土坡前不知道是不是「萱草亭」。
↑「黃花亭」的下層涼亭遠眺  ─ 欸,看見我們的「烏魚山莊」及遠方「鹿葱亭」。

  •  採收金針:離開「黃花亭」後,我們就到「烏魚山莊」Check-in。稍作停留,就繼續踏上尋花拍照路。首先看到路旁的金針花及採收金針花蕾的人們。
↑ 採收金針田旁,刻意保留給拍攝者的盛開金針花。
↑ 忘憂藍天
這位頭戴斗笠,斗笠上還裝飾著數朵金針花的老兄十分幽默,不僅笑語吟吟,還特別來一段邊採收邊倒退,好讓我們拍攝。真是十分感恩!
↑ 動作流暢的一手採收金針花蕾,另一手將金針置入身後揹袋。
 ↑ 齊心努力採療愁
↑ 同採忘憂
↑ 採金針花蕾的身影
↑ 藍天下,作夥採金針,身影不孤單。
↑ 由採收金針田處,遙望「忘憂亭」

  • 接著前往最高點「忘憂亭」的中途,看見一片金黃花海,當然就...停車拍照囉~
↑ 停在斜坡上的愛馬
↑ 金針花前景,遠方是典雅的「山嵐亭」。
↑ 往「忘憂亭」的路,節節攀高
↑ 路旁忘憂黃花正綻放
↑ 斜坡上的金針花
↑ 亭亭玉立忘憂花
↑ 依然「山嵐亭」
↑ 目光越過金針花海,看見花東縱谷。

  • 「忘憂亭」,六十石山的最高點:
↑「忘憂亭」果然是最佳眺望處
↑ 眺望花東縱谷,此時開始出現了美麗的耶穌光。
每到下午,「忘憂亭」面向花東縱谷的方向,經常出現耶穌光。這也是六十石山的有名拍攝風景。

*耶穌光,又稱雲隙光。是由數十道的光芒從蔽光莢狀的高積雲隙傾瀉而下,那是塵­埃及空氣中潮溼的水氣被光線散射而成。
↑ 耶穌光自空而下
↑ 16:44 ~ 16:48, 4 min 內的耶穌光變化。
↑ 前方的六十石山金針園區,在耶穌光的移動照射下,忽明忽暗。(為上圖第二排第三張)
↑「忘憂亭」的耶穌光十分有名
↑ 這樣的光線,果然迷人。(右方山顛上方的金色物體,不是 UFO,應是眼前低飛的蜻蜓 @@) (同篇首)
↑ 這張有明顯光斑,我卻覺得很特別,刻意選上來分享。
↑ 這一張光線的線條特美
↑ 17:25 耶穌光結束了,還出清朗的「六十石山」。拍攝人群亦隨之散去

當天晚上,我們還特別摸黑,拿著手電筒跑到「黃花亭」夜曝。遠方雲後彷彿有雷,不斷的乍亮乍滅,預示了隔天的天氣恐怕不妙。夜,真的好涼。我,拍得很爛,所以就不放上來囉~

*--------------------------------------------------*--------------------------------------------------*

【2013.8.12】
  • 拍攝日出:隔天清晨 4:30am 就來到「忘憂亭」,拍攝日出。雖然日出的東方在我們背後,但是我們選擇拍攝面對花東縱谷的西方。
↑ 花東縱谷的點點燈光
↑ 5am 天色漸亮,但其實還是很暗。但是曝光了36秒,相機觀察到很多細節,照片也亮如清晨。
↑ 忽然天際出現放射狀霞光,如此特別,上天真是待我們不薄
↑ 霞光緩緩移動
↑ 我略為移動鏡頭,改變構圖,以完整納入眼前的小丘陵台地。
↑ 哇,這道霞光超級明顯。
天色漸亮,忽然發現坐在老公右邊拍照的人,居然就是昨天黃昏坐在老公右邊的那位老兄。那位老兄右邊那位的也沒換人,是一位來自台中的攝影師唷。更可怕的是,隔天我們在赤柯山居然又遇到阿位老兄。哇,是不是太有緣份啦!

天色大亮,我們就散了。我回民宿補眠,老公跟那位老兄拍照去。
8am 多他們回來,我們一起享用民宿提供的美味早餐後,再度出門拍照去。

  • 尋找「萱草亭」,卻誤闖工作區:在民宿看到一張美照,髮夾彎道伴著金針花田。民宿的人說明那是當地人在「萱草亭」拍攝的,問明方向,開車前往。不料卻開車誤闖工作區,被採金針的老闆碎碎念,隨便拍了數張照片,趕緊開車離開。原本還算清朗的早晨,忽然下起細雨。山嵐擁來,天氣忽晴忽雨。我捨不得弄濕相機,拍得很少。
↑ 遠方的山嵐 與 採金針的人們
↑ 雲霧飄渺採金針
↑ 老公努力掌握老闆開車回來前的一點點時間來拍照
↑ 雨霏霏呀~ 採金針

  • 「忘憂亭」下方的小瑞士:
↑ 眼前景色果然有著美麗的瑞士鄉村風味
↑ 霧擁金針
↑ 霧,越來越濃
↑ 霧,終於罩住了眼前所有景物
↑ 這截枯木,彷彿在比中指 @@ (還是我的心不夠純潔 @@??)
↑ 雨霏霏,濕了花朵。抬頭忽見雲破天清。 
↑ 忽然撥雲現藍天
↑ 斜坡上的忘憂草
↑ 好一幅田園美景
↑ 忘憂帶雨,我見猶憐
↑ 挺美的藍天



  • 好不容易找到「萱草亭」,卻沒找到美麗彎道,我只拍了兩張。
↑ 「萱草亭」遠眺
↑ 兩位尋路者 (老公與友人)


  • 又回到「小瑞士」囉,拍攝如詩如畫的景色。
↑ 遠山伴黃花
↑ 遠方的「山嵐亭」清晰可見
↑ 遠方的「山嵐亭」,漸漸被山嵐淹沒

以上,就是我在「六十石山」拍攝的照片。
整理照片時,發現「六十石山」比我想像的還美。

===================================================================================
【無硫金針好好吃】
對了,我們在六十石山、赤柯山買了「無硫金針」,非常好吃唷!
天然的風味最好吃啦,而且整個花蕾都好嫩喔,千萬別摘掉尾端的蒂頭,一樣很嫩。
因為無硫,只要稍微沖水浸泡一下下,等湯滾後再丟金針下去滾一下,就可以吃了。不必泡水太久,也不要煮太久喔。
下次再去一定要多買一點。嗯,但要記得早點吃完唷!

  • 加工法不同,風味也各有千秋 (來源:介紹摺頁#6,見下方貼圖)
        一般我們常吃的金針乾,是經過亞硫酸鹽(通常為Na2SO3 亞硫酸鈉)殺菁、保色,並日曬、燻硫、熱風乾燥後才完成的「非即食產品」。
         而採收後直接烘乾(生焙)的金針乾,雖然少了傳統金針乾的特殊甘鮮味,卻多了另一番自然風味,其中以有機栽培的金針,甚至還可泡茶或當零嘴嚼食。


  • 觀於金針硫害人體的真真假假!(傳統金針乾,來源:介紹摺頁#6,見下方貼圖)
        亞硫酸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任可的食品添加劑,廣泛運用在蔬果保鮮、防止變色(抗氧化)、抑制微生物繁殖等。此外,許多食品也都含有天然存在的亞硫酸鹽。
        亞硫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硫酸鹽,隨尿液排初體外,只有部分氣喘患者及少數人會對亞硫酸鹽產生過敏。此外,食品添加的亞硫酸鹽會以二氧化硫(SO2)形態揮發消失(尤其加熱的時候)。所以,只要烹煮前將金針乾以40C的清水浸泡30分鐘以上;入鍋後,開蓋煮沸至少5分鐘以上,就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一番。
ps:
1. 依目前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急用量標準規定下,金針乾品的亞硫酸鹽用量,以二氧化硫殘留量計算,應在 4000 ppm 以下。
2. 高品質的金針乾品應無酸敗味,過農刺鼻的藥水味有可能是二氧化硫殘留貴高的結果。
3. 顏色並非判斷二氧化硫殘留量的唯一指標,有些顏色較淡的外來品殘留量仍相當高。所以,指名購買花蓮有食品衛生把關的高山金針,品質較有保障。

  • 選購秘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金針主題館 (麻煩連過去看齁~)

===================================================================================
六十石山 ─ 旅遊玩家指南
最後,放上「六十石山 ─ 旅遊玩家指南」(我稱為「介紹摺頁」,是在民宿拿到的)。
↑ 介紹摺頁 #1
↑ 介紹摺頁 #2
↑ 介紹摺頁 #3
↑ 介紹摺頁 #4
↑ 介紹摺頁 #5
↑ 介紹摺頁 #6
===================================================================================

2017 大陸秋日行 - 長沙 (1020)

↑ 親愛的三叔與三嬸 鳥鳴啾啾的晨光中,我們在三叔家醒來。閒話家常,笑語晏晏。 三叔博學多聞、幽默風趣。歷史典故、地理知事、街頭小故事,隨口道來,便是滿堂笑語。 只恨我是個口拙的傻瓜,只會張口傻笑(@@)。 而我們多次返回大陸,不論是下鄉掃墓、市區觀光、風景旅遊,都有著三叔的細心...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