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12, 2011

桑椹白頭翁 - 403 大安森林(二)

(白頭翁戀桑椹, 2011/4/3, 大安森林公園)

承前文(桑椹綠繡眼),在這大自然的美食舞台,出現最頻繁的就是白頭翁啦!

白頭翁大啖桑椹美食,我們則是忙得拍照。到後來實在是拍太多了,就懶得動手了。

倒是在查資料時,無法搞定他的英文名字。至少出現三種名字,列出如下:
- Long-tailed Shrike (臺灣大百科全書)
- Chinese Bulbul (環境資訊中心 & 台灣數鳥)
- Light-vented Bulbul (台灣鳥類全圖鑑)

最後,我決定投 Chinese BulBul 一票。*_*
↑ 難得有機會可以近拍到白頭翁

↑ 體長約19厘米,頭頂黑色,眉和枕羽白色,老鳥枕羽更為潔白,故名「白頭翁」。
背和腰羽大部為灰綠色,翼和尾部稍帶黃綠色,... (來源:Wiki)

↑ 喉部白色,胸部有一灰褐色寬紋,腹部灰白色,雜以黃綠色條紋。(來源:Wiki)

↑ 白頭翁 - 好可愛的小舌頭

↑ 白頭翁吃果果(II)

↑ 白頭翁吃果果(III) - 注意左圖,有果汁噴出唷~~

↑ 桑椹果然美味,果汁都噴出來囉~~

=====================================================================================
=====================================================================================


提到白頭翁,就不能不提及烏頭翁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僅見於台灣的花蓮台東。原本被山脈阻絕,與白頭翁互不侵犯,如今受到人為放生或籠中逸出,強勢的白頭翁漸佔上風,出現兩者交配繁衍的雜頭翁(像白頭翁卻有烏頭翁的紅痣)。不少人開始擔心烏頭翁會消失。(詳見蘭陽野鳥攝影日誌 - 烏頭翁,照片好,解說亦佳)

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形態大致像常見的白頭翁,但烏頭翁後頭無白色大斑,臉頰為白色,不像白頭翁臉頰是黑色,只有眼後方有塊小白斑,另外烏頭翁嘴基下部有兩顆橘紅色的美人痣嘴角延伸黑色粗顎線,正面看上去又像是八字鬍;

除了形態像相似,烏頭翁叫聲也像白頭翁,棲息環境也與白頭翁相同。



請參考下面二張來自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的圖片,應該就會更清楚了。


臺灣鵯科有3屬6種鳥,除烏頭翁是特有種外,其餘皆為特有亞種 :

Pycnonotus 屬 :
- 白頭翁、烏頭翁

Hypsipetes 屬 :
- 紅嘴黑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 棕耳鵯(Hypsipetes amaurotis)、
- 日本棕耳鵯(迷鳥)(Hypsipetes a. amaurotis)

Spizixos 屬 :
- 白環鸚嘴鵯(Spizixos semitorques)

參考資料: 整理自林曜松等5位(1991),台灣野鳥圖鑑,台北:亞舍,第164-65頁
(我的參考網頁,包括上述二張圖片)


烏頭翁的英文名字,倒還算一致。我選 Taiwan Bulbul學名都是 Pycnonotus taivanus。
- Taiwan Bulbul (臺灣大百科全書, 環境資訊中心)
- Formosan Bulbul ( 環境資訊中心)
- Styan's Bulbul (台灣鳥類全圖鑑) - 推論是以命名者來取名

=====================================================================================
=====================================================================================

最後,依往例來點兒白頭翁的資料。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鵯科 Pycnonotidae
屬: 鵯屬 Pycnonotus
種: 白頭翁 Pycnonotus sinensis

特徵
白頭翁體長約19厘米,頭頂黑色,眉和枕羽白色,老鳥枕羽更為潔白,故名「白頭翁」。背和腰羽大部為灰綠色,翼和尾部稍帶黃綠色,喉部白色,胸部有一灰褐色寬紋,腹部灰白色,雜以黃綠色條紋。

分布
白頭翁生活於東亞地區,包括香港、台灣、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
棲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都市之公園、學校、庭院,鄉村之樹林,山坡稀落之闊葉樹林及農田、果園之樹上.白頭翁的族群數數量甚多,在低海拔地區處處可見。...

生活於台灣島上的白頭翁是一個特有亞種(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與島上的另一物種烏頭翁(Pycnoonyus taivanus),有相互交配的現象。

=====================================================================================


特徵描述:體長約18~19公分。雌、雄羽色相同,全身大致為黃綠色,頭上至後頸黑色,頭頂白色,眼後有一圓形白色斑塊。眼先至耳羽、頰黑褐色、上胸淡灰褐色,背至尾上覆羽、小覆羽灰色,略帶黃綠色,胸腹灰白色。翼、尾羽橄黃綠色。

族群分布:共有四個亞種,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及海南島。在台灣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及宜蘭平原地帶,南部則以楓港附近為界線,花東地方未見白頭翁,另一種十分相似的特有種烏頭翁則花東地區分布,形成生態上頗為特殊的地理區隔現象。與烏頭翁之分布重疊區域有雜交現象。

生態習性:在台灣西部平原至低海拔山區,是最常見的鳥種之一,多半棲息在市區公園、庭院、以及鄉間的樹林、農田、開墾地等環境中,多為人類經常活動之地帶。白頭翁的族群數量很多,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行道樹、公園綠地等環境,也可發現其的蹤影。經常成小群活動,習性非常活潑好動。鳴叫聲清脆嘹亮類似「巧克力、巧克力」,在三、四月繁殖期音色多變化。以植物果實為主食,偶爾會啄食昆蟲等小動物。

相似鳥種:烏頭翁的形態與習性和白頭翁相當類似,但後頭無白色斑塊。白頭翁的亞成鳥頭部為灰黑色,經常被誤認為烏頭翁

生態威脅:農夫為防鳥類啄食水果常在果園周遭架設鳥網,白頭翁經常因而中網死亡。中南部有商業獵捕作為放生鳥之用。

=====================================================================================
=====================================================================================

最後,我想說白頭翁的鳴聲真是清亮好聽,以前在住家附近公園只聞其聲,不知何鳥。現在終於知道答案,十分開心。開始拍鳥後,走在路上總會忍不住抬頭尋找鳥跡,平凡的路變得一點兒也不無聊了呢。*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7 黃山秋日行 Day 3 - 黃山 II (1018)

 ↑ 團結松 (奉上我拍的最好的一棵松) 2017.10.18 - 我們在黃山上迎接清晨。 如果,天氣好的話,我們應該會摸黑起床,到離飯店只有15分鐘路程的 丹霞峰 觀賞黃山日出。但是, 天氣根本不好 ,所以我們只好睡到日頭高掛的7點多才起床早餐,8:40a...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