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8, 2011

龐克紅嘴黑鵯 - 305 植物園(下)


(紅嘴黑鵯,植物園,2011.3.5)

黑亮勁裝紅嘴紅足,頂著龐克頭(偶有西裝頭),誰說鳥兒不時尚!

這是今天遇見的第一隻鳥兒─「紅嘴黑鵯」。一身黑嘛嘛,簡直是矮樹叢的最佳躲藏服裝,然而顯眼的三點紅卻露了餡。我抓住機會搶拍,然而一如那豎立的龐克頭,她簡直就是過動兒。所以只拍到兩張勉強可看的照片。呃,我承認黑鳥黑貓真的很難拍,都找不到眼睛耶(囧)。
↑你相信嗎?紅嘴黑鵯有時會發出像貓叫般的「」聲。詳下文。

=====================================================================================
紅嘴黑鵯 Black Bulbul (來源:台灣鳥類全圖鑑)

普遍留鳥,身長約 24cm。

喜歡在樹林表層活動,非常喧鬧的樹棲型鳥。群聚性,春夏時節已6-10隻的小群覓食,喜食桑顆果實,也會採食葉芽、花苞、花蜜及捕食昆蟲。秋冬時則聚成數以百計的大群,往高海拔飄移,可能是追尋樟科植物的果實。性情極不安份,覓食時很好完整搜索一棵樹,只要有一隻飛離,其他鳥很快就跟著飛離。飛行強而有力,呈很淺的波狀。

外型特徵:眼黑色。頭頂羽毛上豎。全身黑色有光澤。飛羽及尾與灰青色。嘴鮮紅色。腳鮮紅色。

鳴聲:停棲時長發出「小氣鬼、小氣鬼」的尖銳鳴叫;有時發出像貓叫般的「」聲;成群相互追逐時,則為尖銳的嘈雜聲。

別名:黑短腳鵯、紅喙嗶仔(台語)

=====================================================================================
紅嘴黑鵯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nigerrimus

(來源:FoxBIRD's Bird Songs) (聆聽完整鳥音 GOOD 超級推薦)

紅嘴黑鵯跟白頭翁一樣,通常聽聲就能見其人,不過在比較茂密的森林中,還是得靠牠的聲音來判斷牠的存在與否。最常聽見的鳴唱即 臺彎野鳥圖鑑 描述的 '「喵—喵—」或「小氣鬼、小氣鬼」' ,「喵—」的那種聲音跟灰頭鷦鶯的call一樣都會令人聯想到貓的叫聲,不過紅嘴黑鵯的比較粗啞,灰頭鷦鶯的比較撒嬌(參考灰頭鷦鶯的call)。

(接下來,作者先放上三種常見叫聲如下)
1. 典型 song 的「小氣鬼、小氣鬼
2. 常聽見的「喵—喵—」(好好笑喔!)
3. 另一種典型的單音 call

雖然前述三種聲音是最令人熟悉的,但紅嘴黑鵯也會發出其他幾種讓人一時猜不到是牠叫的聲音,如以下的 callC :
4. 由3個音組成的call「唧‧揮哩」,第1個音容易被忽略,常只聽到後面的快速清亮「揮哩」

=====================================================================================
紅嘴黑鵯 (來源: Wiki)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鵯科 Pycnonotidae
屬: 短腳鵯屬 Hypsipetes
種: 紅嘴黑鵯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
=====================================================================================


接下來當然一定要拍「紅火綠繡眼」(綠繡眼與火炬刺桐)。這次拍得比較好,因為我挑過背景,不再那麼的亂槍打鳥,所以背景中的光影還算不錯看,對嗎?



綠繡眼火炬刺桐

=====================================================================================
=====================================================================================


正當綠繡眼的無限吃到飽轟趴熱鬧非凡時,忽然飛來一隻鵲鴝(詳前文介紹),就停歇在火炬刺桐上。綠繡眼呼的全部跑光光。耳邊只聽綠繡眼不斷的尖銳鳴叫,旁邊鳥友翻譯為:「鵲鴝來了,壞人來囉~~」,好貼切的形容唷,快要笑死我了。
地域性強烈的鵲鴝來了,綠繡眼就落跑啦 (這張拍得不好,沒有避開前方樹枝)

↑ 後來鵲鴝飛到旁邊的松樹上 ,但綠繡眼依然不敢回來,直到鵲鴝飛離。

=====================================================================================
=====================================================================================


雖然拍得很不好,但還想放這張
小彎嘴畫眉。因為他實在長得太像小偷啦! 小小的鳥兒躲藏在樹叢下,若非有人指點根本不會發現。而鳥兒躲藏位置的前方有一座較高的花台,我正為難著不知如何架桿,一位鳥友拿起我的腳架就放上花台,讓我站上去拍攝。我覺得這樣一定違反植物園的規定,卻也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好意,於是就拍了幾張。果然很快就被巡園人員告誡。只好連聲抱歉,趕快下來。 小彎嘴畫眉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帶著像小偷似的黑眼罩。難怪被稱為奸臣鳥。哈哈!
↑ 帶著黑眼罩的小彎嘴畫眉,好像小偷唷!

=====================================================================================
小彎嘴畫眉 (台灣大百科全書) - (不知為啥,居然在 Wiki 找不到!!??)

英名: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學名:Pomatorhinus ruficollis
別名:奸臣仔鳥;竹腳花眉
目名: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名:畫眉科(TIMALIN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小彎嘴畫眉體型屬中型,全長約21公分。雌、雄鳥特徵無差異。頭頂為石板灰色、後頸暗褐色,背部、翼、至尾上覆羽大致為橄欖褐色;喉至腹部灰白、胸部有黑白雜斑交錯。嘴長而下彎,嘴喙呈上黑、下黃白兩色,腳鉛灰色。較明顯的特徵為:具明顯的白色眉斑粗黑過眼線,相當醒目。因此鳥容貌羽紋,頗似扮演奸臣角色之花臉,故俗稱「奸臣仔鳥」;又喜棲息或築巢於竹林,亦稱「竹腳花眉」。

族群分布:小彎嘴畫眉為台灣特有亞種野鳥,故其分布僅限台灣本島。主要分布於低海拔樹林及草叢環境。為普遍野鳥。

生態習性:小彎嘴畫眉棲息於平地至海拔2500公尺之間的樹林及草叢之中,特別在200至1500公尺之次生林,及闊葉林最常見。在非繁殖季節活動範圍較廣。通常於晴天清晨單獨或成對出現於低海拔山區樹林、灌木草叢濃密處。性羞怯隱密,不善飛行,幾乎很少振翅。一般易聽其聲較難覓其蹤影。偶而在清晨林蔭草叢,可聽聞到如五色鳥「嘟、嘟、嘟!」叫聲,或「果龜-果龜!」兩相對唱、或單隻邊叫邊往草叢,或枝椏上方移動。聲音相當宏亮有力,極吸引人注意。以昆蟲、漿果為食。

相似鳥種:大彎嘴畫眉體型較大,前額有栗紅色斑塊,嘴更長更彎,喙上下同為暗褐色,無明顯的白色眉斑和粗黑過眼線。

=====================================================================================
小彎嘴畫眉 - 推薦閱讀

- 小彎嘴畫眉 【竹腳花眉】(HUGOYANG 台灣松雀鷹的鳥誌)
(介紹清楚,Good)

(很棒的鳥人)

- 小彎嘴畫眉.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ALDER-BIRDS ALDER 的鳥世界)
(照片極佳)
==============================================================================
======
=====================
===============================================================


白頭翁,都市三俠之一(另二俠為麻雀綠繡眼)。
白頭翁眉和枕羽白色容易辨認,身長約18cm。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鵯科 Pycnonotidae
屬: 鵯屬 Pycnonotus
種: Pycnonotus sinensis
=====================================================================================
=====================================================================================


白腹鶇,在本島是普遍冬候鳥。但在深圳卻是稀有過境鳥唷!

白腹鶇普遍冬候鳥,身長約25cm。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鶇科 Turdidae
屬: 鶇屬 Turdus
種: 白腹鶇 Turdus pallidus
=====================================================================================
=====================================================================================


在我們苦苦等候灰林鴿時,遇見一隻有趣的黑冠麻鷺。這隻鳥不知道是不是脖子不舒服(鳥也有這種苦腦唷??!!),所以一直把脖子前後滾動,伸長縮短,模樣十分滑稽,而且一弄就是大半天,真怕她把脖子弄散了。
黑冠麻鷺,還沒開始搞脖子時的莊重模樣

黑冠麻鷺,哇塞!脖子居然這麼長。

後來黑冠麻鷺飛到後方樹上,開始鬆動全身,這一次感覺好像她快要把自己拆散了。抑或是,我太大驚小怪。
黑冠麻鷺,鬆動全身的羽毛,是不是快散了...

↑謝謝老天,整毛後的黑冠麻鷺,依舊完整儀態莊嚴。

=====================================================================================
=====================================================================================

  • 其他:
既在植物園,免不了來一張可愛小松鼠
松鼠試探性的走向我...


還有,也是在大夥苦苦等候灰林鴿時,忽然一隻潛行出現在水池附近,鳥友們齊聲唉嘆─「有貓在,灰林鴿一定不肯下來喝水」。而且呀,植物園的貓可是相當具有獵人本色,曾被發現貓咪獵食雛鳥或是小型囓齒動物。我在心中暗暗讚許貓咪自立自強的野外求生,畢竟這是一隻野生貓咪可以保有尊嚴的生存方式,卻也難免擔心貓咪會被鳥友或是不愛貓的人士嫌棄。幸好,這隻貓後來離開了。嗯,我還有看到一隻貓在高高的樹枝上恬然入睡,角度不佳,拍的不好,就沒貼出來囉!
↑ 潛行的貓咪


最後的最後,整理一下 305 這一日的收穫,除了紅頭黑鵯、綠繡眼、鵲鴝、小彎嘴畫眉、白頭翁、白腹鶇、黑冠麻鷺、灰林鴿、貓咪、松鼠,我還拍到了樹鵲、五色鳥及白耳畫眉,還聽說有綠鳩(完全沒拍攝機會),只是照片拍得很差,就不貼出來囉!

(哇嗚─ 植物園真是好玩,我下次還要去。嘻嘻)

星期日, 3月 27, 2011

等候灰林鴿 - 305 植物園(上)


(灰林鴿,植物園,2011.3.5, 17:03:07)

因為上週一(2/28)在植物園收穫豐碩,所以隔週六(3/5)我又開心的跟著老公去植物園啦!在植物園裡逛逛拍拍到下午3pm 左右,老公走到拱橋邊上就決定駐點等候鳥友中流傳的都市稀客「灰林鴿」。有鳥友路過,看過我倆已經駐點卡位,大呼「不會吧!」,然後他也駐點守候啦! 等後時,聽身旁的鳥友陸續說起「灰林鴿」的故事。灰林鴿原本棲息於中海拔山區的針闊葉混合林及常綠闊葉林中,冬季降遷至低海拔山谷。大年初二他們初次現身於植物園,原本有四隻灰林鴿,現在只剩下三隻,稀客的身分吸引鳥友奔相走告前來拍攝。 每天黃昏4:30pm ~5pm 左右時,他們由外地飛回,先飛到附近高枝跳望休息,接著飛下來先站在石頭上,過一會兒跳上水台喝水,旋即飛進附近密林裡休息啦。清晨 7點左右,則是由密林飛出,喝幾口水後即飛離。嗯,依據拍照的考量來看,清晨七點有些兒逆光不好拍,所以黃昏時候比較適合。灰林鴿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由高枝飛下喝水到飛離,只有短短兩三分鐘,漫長的等候為的就是這兩三分鐘,還有槓龜的風險。

到了黃昏時分,鳥友越聚越多。等啊等一直到了4:50pm,灰林鴿終於出現了,停在水池附近的高樹上眺望及整理羽毛(篇首那一張就是那時拍攝的,第三隻在另一棵樹上逆光拍成了剪影@@)。40min 過去了,灰林鴿卻遲遲不肯飛下喝水,眼見天色越來越昏暗,我們開始懷疑今天該不會被灰林鴿放鴿子吧─不喝水就直接回密林休息(@@)。等候中,旁邊一對鳥友夫妻離開了(人心浮動)。還好灰林鴿終於在 5:44pm 飛下高枝,先站上石頭,再跳上水台喝水。然後就像傳聞中的一樣,不足兩分鐘,已經飛離到密林裡準備過夜了。


快來看看這短短的兩分鐘吧! 因為光線或是角度的關係,拍出來的灰林鴿挺的,看了其他網友的照片亦然。可能是灰色羽毛在某些角度閃著色光澤唷!

↑ 2011.3.5, 17:44:05。終於等到灰林鴿飛下,第一站松樹。


↑ 2011.3.5, 17:44:15。前兩隻飛走了,這是第三隻灰林鴿。


↑ 2011.3.5, 17:44:43。第二站:石頭,好不容易拍齊三隻灰林鴿。


↑ 2011.3.5, 17:45:13。灰林鴿 跳上水台喝水。


↑ 2011.3.5, 17:45:22。喝過水啦,準備飛離。
真的沒超過 2min。@@


======================================================================================
灰林鴿 Ashy Woodpigeon (來源:台灣鳥類全圖鑑)

不普遍留鳥,身長約 34cm

生活在於中海拔山區的針闊葉混合林及常綠闊葉林中,冬季降遷至低海拔山谷。樹棲型,喜隱身於濃密的高樹上靜棲。常單獨、成對或以數十隻群體活動。受驚嚇時,在一陣鼓翼聲中,以強勁的飛行能力在樹冠間穿梭逃逸無蹤。主要在高樹上活動,有時會飛落地面,常漫遊於山林間尋訪結果的樹木。食物以果實、草籽為主,偶爾會攝取小蝸牛。

外型特徵
:頭部淡灰色。頸部有乳白色頸輪。上身大致灰黑色。
鳴聲:會發出沉悶的「呼、呼、呼」聲。
別名:山粉鳥(台語)

==================
====================================================================
灰林鴿 (來源: Wiki)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鳩鴿科 Columbidae
屬: 鴿屬 Columba
種: 灰林鴿 Columba pulchricollis
==========
============================================================================ ======================================================================================

(還拍到一些其他鳥兒,詳見下集。 *_*)

星期二, 3月 22, 2011

慢活黑冠麻鷺 - 228am 植物園(下)


(黑冠麻鷺,植物園,2011.2.28)

在植物園遇見【黑冠麻鷺】(Malaysian Night Heron),老公一直叫我拍,自己卻不急著動手,讓我有點兒心生嫌棄而懶得拍。幸好在老公的慫恿下,我還是拍了數十張(老公也有拍唷),回家後一查資料,才發現這是一隻可愛而且很好拍的鳥兒。黑冠麻鷺身長將近50cm(算是中大型鳥),緩慢步行,所以很好拍。而行動遲疑黑冠麻鷺,簡直像是跟你玩兒「一二三木頭人」。據說有位台大學生在校園初次看到黑冠麻鷺,一度懷疑是某科系學生的改造機械鳥。哈哈哈。還有人以黑冠麻鷺與蚯蚓拔河時堅持不輟的照片組成示意圖,真是好笑!還有還有,扭著脖子跑路的傻樣。下次再遇到黑冠麻鷺時,我會好好的觀察,期待能見到他的不同面貌。

看到黑冠麻鷺從容不迫的漫步,不禁想到慢活。在這個什麼都講究速食的世界,我們往往忘記了生活的初衷,重點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切記呀!要細細品味眼前的時光,因為...歲月一去不復返呀(我的青春啊~~)


↑ 對了,黑冠麻鷺可是有著長脖子的。


↑ 莊重的側影


↑ 呃,被發現了....


↑ 緩緩走來...(其實離我很遠啦!)


↑ 另一隻有著美麗冠羽的黑冠麻鷺(應是雄鳥)


============================================
黑冠麻鷺 Malaysian Night Heron (來源:台灣鳥類全圖鑑)

生活型態:生活在河流上游的樹林中,性隱密,常單獨在林下陰暗處安靜覓食,以蚯蚓、昆蟲、蛙類及魚類為食。經常有扭動頸部的特殊行為。

受驚擾時,常靜止不動並將全身羽毛豎起虛張聲勢,如騷擾繼續接近,則低身跑步潛行或飛到附近樹上。近年來被發現繁殖紀錄漸多,可能因為保育觀念深植而減少對鳥類的侵擾,使本種得以擴張棲息及繁殖範圍。

鳴聲:繁殖期常可於山邊聽到沉悶如大鼓聲的『澎─澎─』鳴叫,徹夜不止(吵死人)非繁殖期則很安靜。
外型重點:嘴基、眼先及眼先環淡藍色冠羽黑色,長達10cm。體背紅褐色,帶有黑色橫紋。腹面鏽紅色,有白色縱斑。
其他:普遍留鳥, 身長約 49cm

============================================
黑冠麻鷺 (來源: Wik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鸛形目 Ciconiiformes
科:鷺科 Ardeidae
屬:夜鳽屬 Gorsachius
種:黑冠麻鷺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
黑冠麻鷺 (來源:台灣 大百科全書)

特徵描述:
黑冠麻鷺眼先藍色。嘴喙、額、頭頂及冠羽為黑色,腳脛橄欖綠色,冠羽長達10公分左右,褐色的身體、背部為銹紅色有黑色橫漣紋,胸腹部棕黃色帶有銹紅色縱麻斑,故有其名。
但雌、雄之間仍有些微的差異可資辨別:雄鳥眼睛的周圍及喙基部為藍色,頭頂、枕部的羽毛為延長的黑色飾羽;而雌鳥則沒有這些特徵

生態習性:

一般鷺科均會出現在水邊以魚類為主食,而黑冠麻鷺則較常出現在森林底層,常單獨活動於陰濕的竹林、闊葉林下或在溪澗水邊覓食,站在樹上休息時會把身體挺直,配合周遭環境作成擬態。為肉食性的鳥類,多於樹林下層尋找蚯蚓、昆蟲為主食,在水邊則覓食小魚蝦、兩棲類、無脊椎軟體動物或水生昆蟲等。

相似鳥種:麻鷺沒有冠羽,眼先為黃綠色,初級飛羽末端無白斑。

============================================
============================================


除了黑冠麻鷺,我還遇見一些平凡易見,卻無損美麗的鳥兒。

首先出場的是【白腹秧雞(White-breasted Waterhen) ,以黑白為主的白色秧雞,有著不成比例的黃色大腳ㄚ,看起來有點兒滑稽。去年曾經拍過一次(詳見「雨中植物園 & 喜遇秧雞 (2010.6.13)」),當時距離相當遠。今年拍得比較好唷,歡迎比較一下。

↑ 白腹秧雞有著大腳ㄚ。

↑ 走動時翹著紅色尾羽,超可愛吧!


↑ 傲人雙峰(哼,我也有。)


↑ 伸長脖子向前走(喜歡這一張的光影)

============================================
白胸苦惡鳥 White-breasted Waterhen (來源:台灣鳥類全圖鑑)

普遍留鳥,身長29cm。秧雞科,苦惡鳥屬。

清晨或黃昏最活躍,以慢條斯理的步伐行進,尾部規律前後點動,會涉入淺水區或在浮水植物上行走(是超大腳丫的特異功能吧),也會浮游於水面。性機警,受驚嚇時會快跑或低飛入隱蔽處,飛行時足部垂於體下。善於攀爬蘆葦及灌叢,夜棲矮枝上。常在地面搜索,啄食草莖上的種子,沿空曠的水邊或在濃密植被邊緣覓食。雜食性。採一夫一妻制,具繁殖領域。雌雄鳥同色。

外型特徵:嘴黃色,嘴基紅色。前額至腹部白色。背部深灰色。尾下覆羽紅色。

鳴聲:叫聲為連續的「苦啊─苦啊」,持續甚久,在求偶期日夜都可聽到。
別名白腹秧雞,苦雞母(台語)

============================================

白腹秧雞 (來源: Wiki)

目: 鶴形目 Gruiformes

科: 秧雞科 Rallidae
屬: 苦惡鳥屬Amaurornis

種: Amaurornis phoenicurus

============================================
============================================

還遇到一隻美麗的【金背鳩】(Oriental Turtle Dove)。
沒錯,名字聽起來很神氣的鳩,其實是鴿子家族。或者該說是野鴿家族。
身長約 33cm,不太怕人,在地上慢慢行走,十分好拍。

↑ 金背鳩

↑ 金背鳩 - 華麗的飛羽,極致的美麗

============================================
金背鳩 Oriental Turtle Dove (來源:台灣鳥類全圖鑑)

台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身長33cm。鳩鴿科、斑鳩屬。

偶爾可見到一兩隻安靜的停棲在山麓或丘陵地帶的電線上,非繁殖期不時會看到小群停棲在開闊地帶、枝葉稀疏的樹上。常單獨在林下覓食,也常在旱田的地面漫步尋找食物,食物包括穀物、草籽:也會採食植物嫩芽。飛行呈直線前進,鼓翼沉重。繁殖期雄鳥的展示飛行,是用力突然拍翅垂直升高,然後將雙翼前伸、尾羽張開,滑翔出一條弧線。(哇,優雅)

在台灣尚無繁殖的觀察紀錄(不代表沒有繁殖),根據國外文獻,本種築巢於大樹上,巢材為小樹枝或枯葉,巢為盤狀。美窩產卵約2枚,由雙親輪流孵卵15-16天,幼雛在孵出後15-17天長成離巢。

外型特徵:額至頭頂灰色。眼橙黃色。頭頸胸及腹為淡紫褐色。頸兩邊的後側有黑白相間的頸輪。肩及腹羽黑色,邊緣金紅色,形成鱗片狀斑塊(太美麗)。腳暗紅褐色。

鳴聲:會發出低沉的「咕、咕─鳴、咕、咕」叫聲
別名:大花斑(台語)、山斑鳩

============================================
金背鳩 (來源: Wiki)

英名:Oriental Turtle Dove
學名:Streptopelia orientails
別名:山斑鳩
目名: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名:鳩鴿科 COLUMBIDAE

============================================
============================================


還有【樹鵲】(Grey Treepie)。
淡淡紅褐色的外衣,黑得發亮的長袖上有個明顯的白斑,就像是日式傳統外掛上的家徽,長長尾羽更添飄逸。然而穿著優雅的樹鵲,他的行為卻一點兒也不優雅。鳴聲嘶啞,在遊客餵食松鼠的地點高踞枝頭,等候遊客拿出麵包給松鼠的時刻,快速頭飛下叼走,根本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流氓。但,這不能怪樹鵲唷,大家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只能說是松鼠的動作太慢了啦!哈哈~~

↑ 歪著頭的樹鵲,有幾分俏皮。羽翼上的明顯白斑,十分搶眼。


↑ 你是在看我嗎? 嘻嘻 (這樹鵲很好奇的看著我)


↑ 樹鵲 - 側面


↑觀察樹鵲的特徵

============================================
灰樹鵲 Grey Treepie (來源:台灣鳥類全圖鑑)

普遍留鳥,身長36cm(拜長尾之賜吧)。鴉科,樹鵲屬。

樹棲型鳥類,主要在樹林的中上層活動,很容易尤其特殊且大聲的鳴叫聲察覺。飛行成緩慢的波浪形,可見島雙翼閃現的白色翼斑,以及隨之擺動的長尾,甚為飄逸。喜歡成群,常見數隻在樹上活動,非繁殖期會形成十餘隻的小群。嘴粗厚有力,略下彎。雜食性。以昆蟲、蜥蜴、花蜜及果實為食(有時搶奪麵包,嘻嘻);偶爾會降到地面,翹起長尾在地面跳躍前進

繁殖期為4月到6月,築巢在高樹上,雌雄鳥共同築巢,以樹枝為巢材,巢為淺盤狀,每窩產卵2-4枚。雛鳥由雙親共同餵食。雌雄鳥同色。

外型特徵:臉、眼及嘴都是黑色。背紅褐色。翼黑色,有一白斑。尾黑色而長,佔體長一半。尾下覆與紅色。

鳴聲:常於停棲時發出大聲的「噶哩─歸、
噶哩─歸」、「嘎、嘎、嘎、嘎、嘎」的粗啞叫聲
別名:樹鵲;咖咖仔(台語)

============================================

樹鵲 (來源: Wiki)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樹鵲屬 Dendrocitta
種: 樹鵲 Dendrocitta formosae
============================================
============================================


最後讓我用兩張松鼠的照片來做結束。*_*

↑ 哎呀,
松鼠的肚皮全都露啦~~


↑ 用手端著進食,超可愛。

最後,整理一下 228am 這一日的收穫,除了綠繡眼、五色鳥、黑冠麻鷺、白腹秧雞、金背鳩、樹鵲,我還拍到了白頭翁與紅冠水雞,只是照片拍得很差,就不貼出來囉!

(呼─ 終於完成啦!萬歲)


星期日, 3月 20, 2011

鬍子五色鳥 - 228am 植物園(中)


(五色鳥,植物園,2011.2.28)

五色鳥是普遍留鳥,完全樹棲,常見於公園或是有大樹的庭院。五色鳥更是植物園名鳥,每逢育雛時期,總見大批鳥友以望遠鏡頭環伺,期待捕捉親鳥餵哺幼鳥的畫面。而見過世面的五色鳥,不畏人多,總是盡職育雛,讓鳥友們捕捉到溫馨的剎那。

五色鳥屬於鬚鴷科(Capitonidae),這一科的特色就是大部分鳥的嘴基部及下頦具有剛毛。我曾經看過老公的照片,她的鬍子真的很明顯,而我的照片可能是角度、光線或清晰度之故,不是那麼明顯。五色鳥的鬍子還被老公嫌棄,覺得這樣看起來一點兒也不美。哈哈~~

我倒是著迷於這色彩炫麗的鳥兒,我可是為了她才肯在第二天跟著外拍。這一天我們 在植物園裡總共遇見四隻五色鳥,真是大豐收。只可惜都是棲息在高枝,仰角拍攝,無法拍出完整的身影。

且來看看我的四隻五色鳥吧!

第一隻鳥藏在身邊不遠的樹叢裡,密密麻麻的樹葉是最佳的掩護。幸虧老公厲害發現了她的身影,只是距離過近,老公的 F5.6/400mm 已然爆框,所以我的 F2.8/70-200mm+1.4x增距就派上用場啦!

↑ 第一隻五色鳥樹叢


↑ 五色鳥開心果果 (小圖中鳥嘴含果)


↑ 五色鳥瞌睡
真的是「巴肚皮 那 緊,眼睛皮 就 鬆」


第二隻五色鳥離得相當遠,在遠方的樹幹上探勘做窩的地點。

↑ 第二隻五色鳥尋窩中,「這裡是做窩的好所在嗎? 」


↑ 上一張之全圖


↑ 哈,有腳環。應是列管的五色鳥。


↑ 上一張之全圖(有回顧的 Fu)


第三隻五色鳥是好心的路人報知,他們靜靜賞鳥,用手勢喚起我們的注意力,再指出位置。我們大喜,因為距離近,前面沒有遮蔽物(如樹葉樹幹)。唯一可惜是比較垂直的仰角。

↑ 第三隻五色鳥高枝(找找看她的鬍子)


↑ 起先她是背對著我們


↑ 當我們正想換邊時,她很體貼地轉身了~~


↑ 很喜歡這一張的感覺,滑稽的 FU


↑ 抖一抖,鬆動全身的羽毛


↑ 清楚的側臉


我們瘋狂地按快門,直到他飛到另一棵樹上,我們馬上跟過去,卻發現另一隻五色鳥(第四隻)。而原來那一隻更飛進遠方的茂密樹叢。我們決定拍攝眼前的五色鳥。只是這裡樹葉比較茂密,跟前一個拍照地點(開闊高枝)相比,簡直是糟透了。於是我只選出一張。

↑ (4th) 五色鳥的顏色實在太美了啦!


最後,來一點兒學術資料。
========================================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鴷形目 Piciformes
科:鬚鴷科 Capitonidae
屬:擬啄木鳥屬 Megalaima
種:五色鳥 M. oorti (Megalaima oorti)

保護狀況:無危

五色鳥(學名:Megalaima oorti)因其羽毛有五種顏色而得名。該鳥在中國大陸稱為「黑眉擬啄木鳥」。

身常約20~23公分,喙基上黑色嘴鬚發達,身體多為翠綠色,頭部大部份為藍色,額頭和喉部有黃色分佈,眼先和前頸有小部份紅色,眼部至耳羽上方則為黑色,粗厚嘴部為黑色,腳鉛灰色。叫聲單調而大聲,類似敲木魚「郭、郭郭郭郭……」,因而又被稱作「花和尚」。在繁殖時會啄樹洞築巢。

黑眉擬啄木鳥台灣亞種(學名:Megalaima oorti nuchalis)。分布於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台灣的中華鳥會在2009年把該亞種改為獨立種(學名:Megalaima nuchalis),中文名為「台灣擬啄木」,從台灣特有亞種改為台灣特有種。

========================================
五色鳥 Black-browed Barbet
俗名:啄木鳥、花和尚
特有狀況(種):留鳥(特有亞種)

分類:鴷形目鬚鴷科
學名:Megalaima oorti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保育類 (真的??)

外型特徵:
身長20公分。全身為翠綠色。眼睛周圍黑色,額、腮及上喉部金黃色,下喉、頸側及後頸藍色。胸部有一紅斑。嘴黑綠色,基部藍色,嘴基具有明顯剛毛。腳鉛色。

分布及棲地:
分布自淺山至2,500公尺之闊葉林,於低海拔非常普遍,對林相要求不高,但要求有較多枯立木的樹林,以方便其築巢。性不畏人,能適應人類環境,近年在台北市的都會公園內已穩定繁殖生息。

生態習性:
全身以綠色為主,於樹梢有良好的保護色,但因非常好鳴,很容易透漏其行蹤。叫聲為似敲木魚的「嘓嘓嘓」連續單音。通常以野果為主食,也吃大型昆蟲。平常為單獨活動,但在某些果樹成熟時,可聚集許多隻五色鳥在同一樹上。冬天時山區的五色鳥也有群聚的現象。雙翼圓短,只能短距離飛行,因飛行笨拙,是森林猛禽很常獵取的獵物。與啄木鳥有親緣關係,用嘴在枯幹上啄圓洞築巢,一窩產3~5卵。
========================================

後記:保護狀況Wiki (無危)與台灣大百科全書(瀕臨絕種保育類)不一致,而依據我查詢台灣鳥類全圖鑑中註明五色鳥乃普遍留鳥,以及在野外很容易看到五色鳥的蹤影。推估可能是錯置,或是出發點不同。

2017 大陸秋日行 - 長沙 (1020)

↑ 親愛的三叔與三嬸 鳥鳴啾啾的晨光中,我們在三叔家醒來。閒話家常,笑語晏晏。 三叔博學多聞、幽默風趣。歷史典故、地理知事、街頭小故事,隨口道來,便是滿堂笑語。 只恨我是個口拙的傻瓜,只會張口傻笑(@@)。 而我們多次返回大陸,不論是下鄉掃墓、市區觀光、風景旅遊,都有著三叔的細心...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