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蜜小可愛 - 【冠羽畫眉】 |
這是老公在【台灣賞鳥景點20處】及【白博士的飛羽手札】看到的鳥點,也是他的首次探訪。當我們依著書中指示進入李棟山,卻只聞鳥聲處處不見鳥蹤。即使拿出 8倍望遠鏡也找不到鳥兒(樹葉太密、鳥兒太高)。
好不容易遇到四五位鳥友正在拍攝櫻花樹上【冠羽畫眉】,馬上厚顏湊熱鬧。可惜照片的背景太雜,沒一張可看的。我們只好自我安慰,或許今天的拍鳥之旅,只能定位為探路之旅。
幸好,後來巧遇一對時常到此地拍鳥的夫婦,他們的專業讓我們大開眼界。老婆使用8倍望眼鏡觀察遠方鳥兒(嘿,山鳥兒都素躲得遠遠的),發現有趣鳥兒,就通知老公播放鳥音來呼喚他們前來。他們的鳥音播放器其實就是 MP3 player 外加小喇叭。這個方法相當有效,有些鳥兒一摳就來(如:黃山雀),有些鳥兒則是姍姍來遲(如:灰喉山椒),當然也可能有些鳥兒是根本摳不來。多虧遇到他們,這一天不至於以拍鳥槓龜日收場。
謝謝你們,我的生日很充實。*_*
【冠羽畫眉】 Taiwan Yushina
頭戴尖冠的食蜜小可愛。
棲息在霧社山櫻上的【冠羽畫眉】(兩隻) |
埋入花中吸花蜜,好可愛。 |
頭頂具明顯上翹的冠羽,冠羽上方暗褐色、下方灰白色。 |
頸側有一弧形線斑與過眼線、顎線相連,使臉部成為明顯的一黑圈。 |
正面看人的俏皮模樣 |
背部大致為橄灰色 |
倒掛枝頭吸食花蜜,功夫了得 |
- 【冠羽畫眉】小檔案 (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俗名:尖頭仔 (台語)
特有狀況(種):普遍留鳥(特有種)
命名者:Ogilvie-Grant
原始文獻:Ogilvie-Grant. 1906. Bull. Brit. Ornit. Cl. 16:121-122.
分類:雀形目,畫眉科
學名:Yuhina brunneiceps
保育等級:無
命名年代:1906
外型特徵:身長 12公分(好小齁,又好動,真的很難拍)。頭頂具明顯上翹的冠羽,冠羽上方暗褐色、下方灰白色。臉部灰白色,略帶黃色,嘴黑色。頸側有一弧形線斑與過眼線、顎線相連,使臉部成為明顯的一黑圈。背部大致為橄灰色。胸腹部黃白色。腳黃褐色。
分布及棲地:台灣特有種,棲息於海拔700~3000公尺間之森林中,對林相的要求不高,幾乎各種型態的森林皆可見。喜愛在森林中層或較低矮且細枝較多的樹冠層活動。冬季會降遷至低海拔。
生態習性:本種活潑好動,不畏人,適應力強,是台灣最常見的山鳥之一。叫聲婉轉似「吐米酒-」。雖然常見成群活動,但並不常和其他山鳥混群。以昆蟲、果實、花蜜、花粉為食,花期常可見其倒掛在枝頭吸食花蜜。具有「合作繁殖」的特性,也就是數對親鳥共用一巢,且所有親鳥都幫忙養育所有的幼鳥。繁殖期為4~9月,研究者發現冠羽畫眉的合作繁殖以2對親鳥共同繁殖的例子最多,產卵數為4~6顆,且同一群親鳥可繁殖多達3窩。
(懶貓補充)
別名:褐頭鳳鶥、冠羽鳳鶥
- 【冠羽畫眉】 小檔案 (來源:Wiki)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鶲科 Muscicapidae ==> *畫眉科 Timaliidae (註: Wiki 為鶲科, 然其他資料列畫眉科)
屬:鳳鶥屬 Yuhina
種:褐頭鳳鶥 Yuhina brunneiceps
*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畫眉科所有種均歸屬於鶲科。鳥類DNA分類系統根據DNA測序結果推測進化關係,將原畫眉科中的某些種類歸入噪眉亞科(Garrulacinae),其他種類全部歸入鶯亞科(Sylviinae)的鶥族(Timaliini),置於擴大的鶯科(Sylviidae)之下。 (Wiki)
- 【冠羽畫眉】鳥音 (來源:鳥音補習班)
- 或四聲「吐咪—咪—酒」(S-02)
- 相似物種:白耳畫眉 「飛飛飛飛呀」(S-01)
- 辨識要點:在距離稍遠或是冠羽畫眉鳴唱四聲的「吐咪—咪—酒」時,可依據尾音的長(白耳畫眉)或短(冠羽畫眉)判別,此外冠羽畫眉的鳴聲鼻音較重。
============================================================================
【白耳畫眉】 White-eared Sibia
遠方一隻鳥,逆光之下拍出近乎剪影的照片,在我調很大後,整理出這唯一的一張。
【白耳畫眉】的過眼白線,在耳後發散為鬚狀,十分明顯 |
- 【白耳畫眉】小檔案 (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英名:White-eared Sibia
俗名:白耳仔(台語)
俗名:白耳仔(台語)
特有狀況(種):普遍留鳥(特有種)
命名者:(Swinhoe)
原始文獻:Swinhoe. 1864. Ibis 1864:361-362.
分類:雀形目,畫眉科
學名:Heterophasia auricularis
保育等級:無
命名年代:1864
外型特徵:身長 24公分。頭上藍黑色,白色過眼線甚長,延伸至耳後甚為醒目。嘴黑色。後頸至背、喉至上胸皆為灰黑色。下背、腰、尾上覆羽橙色;翼黑色、初級飛羽基部灰白色。上胸部灰黑色,下胸至尾下覆羽淺栗色。尾羽略長,黑褐色。腳肉色。
分布及棲地:台灣特有種,棲息於山區海拔700~2600公尺之闊葉林及針闊混合林,偏好在森林的中上層活動。可適應人造林。冬季會降遷至很低的海拔。
生態習性:常成小群在森林中上層活動。叫聲響亮,為「悔灰兒~」的似哨聲,非常好鳴,與黃胸藪眉同為中海拔最常聽到的鳥叫聲。另有一種似機關槍的叫聲「達達達達達…」,以往認為是警戒聲,但近年研究認為此說並無根據。以小果為主食,因此森林中具有結果的喬木為其生存所需。
- 【 白耳畫眉 】 小檔案 (來源:Wiki)
綱:鳥綱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畫眉科 Timaliidae
屬:奇鶥屬 Heterophasia
種:白耳奇鶥 Heterophasia auricularis
- 【白耳畫眉】鳥音 (來源:鳥音補習班)
============================================================================
【紅胸啄花】 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台灣第二小的鳥兒(第一名是綠啄花),胸前那團火紅是最醒目的特徵。不足10cm 的過動兒,可見難拍程度。兼以只出現一下下,所以只拍到一張勉強可看的。@@【紅胸啄花 (雄)】胸口那團火紅十分醒目 |
- 【紅胸啄花】小檔案 (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英名: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
特有狀況(種):普遍留鳥(特有亞種)
命名者:(Blyth)
原始文獻:Blyth ex Hodgson. 1843. J. As. Soc. Bengal 12:983.
分類:雀形目,啄花鳥科
學名:Dicaeum ignipectus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保育類 (存疑?)
命名年代:1843
外型特徵:身長 9公分。為台灣最小的鳥。雄鳥背面、臉部大致為黑綠色而有藍色光澤,尾甚短。腮白色,喉至上胸橙紅色,下胸以下淡橙黃色,胸、腹中央有一藍色縱帶,胸側藍灰色。雌鳥背面大致為橄綠色,略帶藍色。
分布及棲地:分布於海拔1500至2500的天然林,因覓食於大樹的樹冠層,其棲地要求大樹眾多且樹種多樣化的老熟天然林,可視為原始森林的指標物種之一。
生態習性:常成小群出現於中海拔樹林頂層。性活潑,常跳躍於花樹間覓食。常發出似「嗒、嗒、嗒」之連續單聲,亦會發「茲、茲」之尖銳金屬聲,鳴叫時通常站立不動。以啄食花蜜及果實為食。甚少落至接近地面的高度,對觀察者而言是角度頗難觀察的鳥。
============================================================================
【灰喉山椒】 Grey-chinned Minivet
好不容易摳來灰喉山椒雄鳥,他卻停在遠遠的樹上,前面枝條縱橫。我等不及它飛近,搶先拍了一張。好加在,我拍了。因為隨後灰喉山椒雄鳥就被路過的大卡車嚇跑了。而那對拍鳥夫婦也得去接孩子所以先離開。這張...就成為唯一的一張。*_*
身穿紅衣的【灰喉山椒 (雄)】,在樹林間翩翩飛翔,十分好看。 |
- 【灰喉山椒】小檔案 (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英名:Grey-chinned Minivet
學名:Pericrocotus solaris
別名:紅山椒、﹝台語﹞戲班鳥
目名: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名:科(FAMILY CAMPEPHAGIDAE)特
有種或特有亞種:非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留鳥
學名:Pericrocotus solaris
別名:紅山椒、﹝台語﹞戲班鳥
目名: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名:科(FAMILY CAMPEPHAGIDAE)特
有種或特有亞種:非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身長18~19公分之間,身型略為修長的鳥類。雌、雄鳥羽色差異極大。雄鳥頭頂至背部為黑色,腰部至尾羽橘紅色,尾羽中央兩枚及基部黑色。翅膀黑色,其間有紅色翼帶。臉頰至頸部為灰色,胸、腹部橙紅色。雌鳥在雄鳥呈紅色、橘黃色系之處,均為黃色、鮮黃色系,成為相當明顯的對比。嘴喙及腳為黑色。
族群分布:分布於喜馬拉雅山系、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湖南及福建。在台灣地區為400~2500公尺間闊葉林中普遍可見的留鳥,冬季在較低海拔山區或熱帶原始林中也可見到牠的蹤跡。
生態習性:中、低海拔普遍常見的鳥種,棲息於闊葉森林中,偏好群體聚集活動,有時達四、五十隻,非常壯觀,常於樹林上層成群出現,棲住於樹木頂端,飛行於森林上層。修長的體型及亮麗的體色,像極了整串的小辣椒,因此早期稱呼為紅山椒鳥,但因為雌鳥為黃色系,恐有混淆之嫌,因此近期更名為灰喉山椒。鳴叫聲尖細常發出「咻-咻」的兩個單調音節。在繁殖季節時,個體單獨行動且具有強烈的領域行為。一般常見與小捲尾一起活動覓食,因此成群出現時,濃綠色的森林之中,紅、黃、黑、灰、藍等色彩繽紛,為大自然增色不少。飛翔時呈波浪狀,兩翼色彩十分醒目。主食昆蟲和其幼蟲、漿果或果實。築巢於濃密的樹枝上,以禾草、蕨類、蘚苔為材料。
生態威脅:目前族群仍算穩定,但是近山麓地區的人為開發壓力極大,已有部分地區的數量減少的跡象。
【黃山雀】 Yellow Tit (不普遍留鳥)
長相憨厚,個性也很憨厚的黃山雀。不僅一摳就來,還很認真的跟著鳥音播放器喋喋不休的連唱三棵樹(越走越遠),讓我們拍到簡直有些兒意興闌珊。後來才發現黃山雀可是不普遍留鳥,而且是二級保育鳥喔。
正面望過來的黃山雀,頂著尖尖高帽,有著幾分傻氣。 |
開始鳴叫 (與鳥音播放器你來我往 *_*) |
「 啾啾唧—啾~」、「唧唧啾—」、「輝輝啾—」 |
轉過頭來繼續大聲抗議/示愛/聊天 (我們對鳥知道的太少) |
低頭沉思 (Why? 不管我說甚麼,他的回答都一模一樣。Why?) |
疑惑 (到底...那隻鳥在哪裡呀?) |
換個枝椏繼續大聲回話 (你是誰?你在哪裡?有種站出來? -- 懶貓幻想中...) |
第三個枝椏 - 輕巧地站在斜枝上,仔細聆聽著... (後來就飛走啦~~) |
- 【黃山雀】小檔案 (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英名:Yellow Tit
學名:Parus holsti (Seebohm 1894)
別名:台灣四十雀、師公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山雀科(PAR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特有種
保育等級:第二級(II)、表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不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身長13公分大型強壯的山雀,有長羽冠及黃色的下身。雄鳥:前額、頰斑及下身鮮黃色,肛部黑色,頭頂、羽冠黑色,翼覆羽黑色,羽冠末端白色,翼淺藍色外緣白色。雌鳥:羽冠較短,體色較暗淡,背欖綠色,沒有肛部黑點。幼鳥:體色較淡,下身偏白色。眼暗褐色、喙黑色、腳灰色。鳴唱為具變化的三音節鳴聲,每個節奏重覆3-7次,聲如鈴聲的「吐依氣、吐依氣、吐依氣…」或是「皮匹丘、皮匹丘、皮匹丘…」
族群分布:台灣特有種,生活於海拔700至2500公尺中部山區的溫帶闊葉林中稀有或局部普遍的鳥種。族群數量估測在 2500-9999。
生態習性:通常成對或是成小群,可能在非繁殖季加入其它小鳥形成混合覓食群,在樹冠上層或中層活動,以昆蟲為食。在高樹的樹洞中營巢。
生態威脅:本種可能一向族群數量不普遍,但是可能因為所偏好的闊葉木森林棲地被砍伐而族群降低。而本種不太能利用條件稍差的棲地,例如叢藪邊緣,或是針葉木及竹林造林地等。本種分布密度低,過去曾有報告指出本種出現在野鳥大規模捕捉出口的名單中,目前已沒有這個問題。在台灣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及野生生物保護區中的棲地都相當安全。但是可能因為所偏好的闊葉木森林棲地被砍伐而族群降低,因此被定為「接近受脅」。
- 【黃山雀】小檔案 (來源:wiki)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山雀科 Paridae
屬:山雀屬 Parus
種:黃山雀 Parus holsti
科:山雀科 Paridae
屬:山雀屬 Parus
種:黃山雀 Parus holsti
- 【黃山雀】鳥音
- 叫聲:重複歡快的 chichishui-chichishui;zijide, zijide 或 jijiang, jijiang, jijiang 聲;示警時作似責罵的叫聲。(Hudong 互動百科)
============================================================================
【鳥音網站】
【鳥音網站】
鳥音是個好工具,我們打算如法炮製。拜拜古狗大神,找到下面幾個不錯的鳥音網站。
鳥音資料多,有些鳥音是 mp3,有些是 wav,並非每個鳥音均可下載,有些是直接連接到網路的播放器。所以我們才需要繼續在網海裡尋找啊~
鳥音資料多,有些鳥音是 mp3,有些是 wav,並非每個鳥音均可下載,有些是直接連接到網路的播放器。所以我們才需要繼續在網海裡尋找啊~
- 線上鳥音網站 — 台灣版 (2009.12.05 updated)
共有兩頁19種鳥音。
============================================================================
【鳥類聲音的簡介】 (來源: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鳥類的聲音,簡單來說就像是人類溝通的語言。若依照不同的功用,鳥音可大略分為以下數種:
鳴叫聲音 Vocal sound
歌聲 Song :
主要功能為吸引配偶、劃分地盤,聲音通常較大,曲調通常較具特色或複雜。
情侶對唱 Duet:
有的鳥類在雌雄配對後,兩者鳴唱歌聲時會譜出默契極佳的對唱(或合唱),如藪鳥的歌聲「急—救兒!濟濟濟濟濟...」中,「急—救兒!」為雄鳥的歌聲,「濟濟濟濟濟...」則為雌鳥的對應歌聲。
鳴叫 Call:
功能類型多樣,包括聯絡、溝通、警戒、威嚇、乞食等等,一般較歌聲小聲、簡短、細碎。
非鳴叫聲音 Non-vocal sound
鳥類有時亦會利用非鳴叫的方式來溝通,包括啄木鳥的啄木聲,鷦鶯的振翅聲,都是其他的溝通方式。如:啄木聲, 振翅聲
本網站聲音類型的區分
在您進入每個鳥種的頁面時,您會發現我們將鳥類的聲音區分為不同的類型,包括 Song、Call 等等,這需分類的依據即根據上述的定義。
其他解釋鳥類聲音的連結
- Bird Vocalization - Wikipedia
- 有關鳥類鳴唱(Birdsong)和鳴叫(Call)明確定義和分類 - 自然攝影中心 作者: Lapiz
============================================================================
另外,辨識鳥音真是一門學問。在山林裡聽見好聽的鳥聲,往往聽了半天還是找不出鳥音的 Keyword。嗯,偶必須繼續加油~
- ::: 首頁 - 雪霸典藏 - 雪霸影音 - 鳥音手機鈴聲下載
============================================================================
【鳥類聲音的簡介】 (來源: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鳥類的聲音,簡單來說就像是人類溝通的語言。若依照不同的功用,鳥音可大略分為以下數種:
鳴叫聲音 Vocal sound
歌聲 Song :
主要功能為吸引配偶、劃分地盤,聲音通常較大,曲調通常較具特色或複雜。
情侶對唱 Duet:
有的鳥類在雌雄配對後,兩者鳴唱歌聲時會譜出默契極佳的對唱(或合唱),如藪鳥的歌聲「急—救兒!濟濟濟濟濟...」中,「急—救兒!」為雄鳥的歌聲,「濟濟濟濟濟...」則為雌鳥的對應歌聲。
鳴叫 Call:
功能類型多樣,包括聯絡、溝通、警戒、威嚇、乞食等等,一般較歌聲小聲、簡短、細碎。
非鳴叫聲音 Non-vocal sound
鳥類有時亦會利用非鳴叫的方式來溝通,包括啄木鳥的啄木聲,鷦鶯的振翅聲,都是其他的溝通方式。如:啄木聲, 振翅聲
本網站聲音類型的區分
在您進入每個鳥種的頁面時,您會發現我們將鳥類的聲音區分為不同的類型,包括 Song、Call 等等,這需分類的依據即根據上述的定義。
其他解釋鳥類聲音的連結
- Bird Vocalization - Wikipedia
- 有關鳥類鳴唱(Birdsong)和鳴叫(Call)明確定義和分類 - 自然攝影中心 作者: Lapiz
============================================================================
另外,辨識鳥音真是一門學問。在山林裡聽見好聽的鳥聲,往往聽了半天還是找不出鳥音的 Keyword。嗯,偶必須繼續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