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現代美術館】台灣第一座安藤忠雄建築 在台中亞洲大學 (2013.12.14) |
喜歡建築,喜歡建築所展現的理性美。
喜歡光影穿越窗戶落在牆上的影子,喜歡光影隨著晨昏推移、四季更替的對話。
很開心,多虧了「博物館美學散步」課程,我才知道台灣第一座由安藤忠雄設計監造的建築【亞洲現代美術館】已經在台中開幕。大師的建築豐富多元,不必遠赴國外,就能能夠親眼看見親手觸摸,該是何等幸運。
就在 2013.12.14 的戶外教學,【亞洲現代美術館】,我們來囉~
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建築主體由清水混凝土與帷幕牆構成,室內面積 1,244坪,戶外場域 6,000坪。依建築師安藤忠雄的設計,以正三角形為設計基本元素,將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3個樓層,再錯落堆疊成不規則的無數個三角形。藉由錯落平移而產生的天井空間和戶外平台,將變身為雕刻台、露天咖啡座等不同機能的區域。
因應地震帶的地理條件,顛覆一般直立式的柱子,美術館內的柱子全是「歪」的,由V形鋼架構造而成的空間及帷幕窗景因而也都呈現三角形。V形鋼架支撐突出的懸臂下部空間,則形成如騎樓般可庇蔭的空間,此處同時也是入口通道及面臨廣場前的休憩園地。
在這個前衛具挑戰性的大膽建築中,外在低調靜謐而純粹,內在精準而沉靜,安藤忠雄致力讓人、藝術與大自然在此相遇、對話。 (來源:亞洲現代美術館 官網)
- 開館時間:星期一 (休館),星期二、三、四、五、日 (9:30am~5pm),星期六 (11am ~ 6pm)
- 門票:全票 100元,半票 50元
- 館內只有一樓允許拍照喔!
- 「跟著設計去旅行。第一集。安藤忠雄」,謝謝 Landy 同學介紹的,讓我有機會比較全面的認識這位建築界大師。
《亞洲現代美術館》之懶貓物語
三層樓的建築,各層為一個正三角形。
三層樓,三個前後錯置的正三角形,第一層是入口;第二層內縮且向右突出,形成長廊;第三層向前突出至超越第一層樓。向前突出的三樓,使入口的空間益形挑高。而錯落的三角形,形成不對稱而迷人的玩味空間。
第三層的中央是個大大的三角形天井,引入天光,更為整個建築加入時間的活水,光影隨著陰晴晨昏而改變。
整體建築以安藤忠雄著名的清水模*(清水混擬土)為主要結構。清水模的施工極其嚴謹、困難。(*文後,我會整理一些清水模的相關資料)
建築本身的三角形轉角,有數面支撐突出部分的牆面,全部是清水模牆。
而形成 V形的方形長柱剪力牆,係以鋼架為骨,再澆鑄以清水模,使整體的建築結構一致。因這些方形長柱就位在建築內部,為避免不小心碰傷人,所以在柱體下方遊人可以碰到的位置,都裁去銳邊(我為啥忘記照相啊~啊啊啊~),真是好細心啊!
最後,以帷幕玻璃作為建築的外牆。這是我最愛的部分。
厚實的清水模牆面,搭配玻璃外牆,頓時輕盈起來。光線穿透玻璃落在清水模的牆上,安靜而緩慢的畫出時光推移。夜晚降臨,館內燈光為整棟建築妝點出另一番風味。
安藤忠雄,再度實現了這兩者的完美結合。
↑ 《亞洲現代美術館》館訊 2013.10 - 12 |
那麼...這樣的建築,就是持續變化著每一個霎那間的永恆。
================================================================================
《亞洲現代美術館》之懶貓拍照
↑ 由對面的「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階梯上方,遠望「亞洲現代美術館」。 |
↑ 走近「亞洲現代美術館」 |
↑ 旁邊有座礙眼的高壓電線塔。安藤說:既不能移走,就想辦法與之共存。漆成白色,晚上光雕.... |
↑ 「亞洲現代美術館」的正面,畫面右方銅雕是 羅丹的「沉思者」,左邊是清水模長牆。 |
↑ 「亞洲現代美術館」的一隅 |
↑ 「亞洲現代美術館」三樓的三角形天井 |
↑ 由「亞洲現代美術館」望向對面的「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圓頂宮殿外貌) |
↑ 「亞洲現代美術館」一樓的長廊 (三角形的第二邊) (第一邊就是正面啦) |
↑ 「亞洲現代美術館」 (三角形的第三邊) - 造型相對比較平整 |
↑ (第三邊) Mojo Modern Coffee 是很多人取景之地 (我沒拍我沒拍,WHY? WHY? ) |
↑ 後來才知道 Mojo Modern Coffee 的天花板及地板都是三角形耶! (我沒拍 @@) |
↑ Mojo Modern Coffee 的戶外咖啡座 |
↑ Mojo Modern Coffee 的戶外咖啡座 (蹲低拍照,避開旁邊路樹) - 左邊看過去的三個三角形 |
↑ 由「亞洲現代美術館」一樓內部,望向對面的「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 |
↑ 「亞洲現代美術館」的開放時間 (向來喜愛拍攝這種玻璃透光+反光的照片啊,呵呵) |
↑ 玻璃窗上的「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還有我+老公) |
↑ 玻璃窗上的「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美術館內 vs 外) |
↑ 再度走回長廊 (第二邊),抬頭望見二樓的身影 *_* |
↑ (正面) 羅丹的「沉思者」 (剛好拍到師母走進入口) |
↑ 「亞洲現代美術館」這樣拍 |
↑ 「亞洲現代美術館」那樣拍 |
↑ 這個角度不錯,清楚看見三個錯落的三角形。(右邊看過去的三個三角形) |
↑ 清水模長牆及一些圓孔細節 (上及下中為後方長牆;下之左右屬前方長牆,明顯氣孔較多) |
↑ 入口前方的清水模長牆,上方的落成紀念文,居然是用毛筆書寫。 |
安藤忠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落成紀念文題字 (來源)
作為台灣首座安藤忠雄作品,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安藤館」已於本月底正式開幕。除了受眾人注目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本體之外,有趣的是,其落成紀念文〈百年樹人的美學殿堂〉,通篇選擇歐陽詢字體寫成,歐陽詢為唐代最傑出書法家之一,其楷書歷代無人能出其右,被後世尊為楷法之準則。亞洲大學蔡長海創辦人親自撰文的〈百年樹人的美學殿堂〉,做為亞洲現代美術館之落成紀念文,若要以書法做為呈現方式,再沒有比歐體如此莊嚴隆重之字體更加合適。
尤其歐體字與安藤忠雄先生的建築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非常嚴謹、心思細密的藝術創作者:歐陽詢的字體在險中求美、峻中求健,安藤忠雄先生也經常以奇妙角度的牆面、動線以及巨大得不可思議的清水混凝土量體搭配優雅輕柔的光線,去展現他建築作品的微妙與精到,是故,若要以一篇書法、一篇好文,來展現亞洲現代美術館的重要與美好,再沒有比歐陽詢字體更合適的呈現方式了。......
看來以歐陽詢書法來書寫落成紀念文,是既定計畫。但是這樣的呈現,在第一時間並沒有感動到我們。到底為什麼,值得好好深思....
又,意外發現受命書寫的苦主在此。嗨,asuraaegean 我有拍照留念喔,別喪氣!↑ 「亞洲現代美術館」後方 (第三邊) - 尚不知名的粉紅花球(努力查詢中) |
「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具有圓頂的宮殿外觀,十分有特色。
↑ 由「亞洲現代美術館」遠望「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 |
↑ 走近「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 |
↑ 「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拾級而上,登入殿堂 |
↑ 「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仰望圓頂 |
↑ 「亞洲大學。行政大樓暨圖書館」圓頂下的圓柱 |
(詳見:亞洲大學 - 新建樓館)
================================================================================
《亞洲現代美術館》之樓層平面圖及展覽簡介:
【2F,分成三個區塊】
(1) 靠窗的整排長廊 《從顛覆真實到創造真實 解嚴以後的台灣當代藝術》(展覽的隔板,阻隔了最美麗的窗邊長廊,有點兒可惜)
(2) 就在轉角 《安藤忠雄建築展》(常設展,看得很不過癮,希望資料再多一些)
(3) 中央三角 《透視羅丹:羅丹何以欠債不還?》 (抱歉,只顧著看安藤,忽略了這個應該不錯的展覽)
↑ 2F 的平面配置圖 及 展覽說明 (來自 館訊) |
《安藤忠雄建築展》at Gallery 2
↑ 《安藤忠雄建築展》簡介 - 展覽主題介紹 |
↑ 《安藤忠雄建築展》簡介 - 亞洲現代美術館的建築模型 |
【3F,一個中空的三角形空間,就是把甜甜圈拉成三角形啦】
中空的部分就是採光的天井,因為三層樓的正三角形各自錯開,形成特別的空間。
中空的部分就是採光的天井,因為三層樓的正三角形各自錯開,形成特別的空間。
3F 的展覽多半是雕塑,或是繪畫。沿著窗邊的長廊散置,有羅丹、亨利摩爾、竇加及達利的雕塑,價值不斐。還有徐悲鴻的三馬圖。
哇,可惜我志不在此都沒有好好看耶!@@
哇,可惜我志不在此都沒有好好看耶!@@
↑ 3F 的平面配置圖 及 展覽說明 (來自 館訊) |
↑ 位於 3F 的西洋現代雕塑展,價值不斐啊~~ |
記錄下兩個老師提出的遺憾:
1. 2F 的長廊,是最能展現「安藤忠雄」的美學空間,厚實與輕盈,樸素而沉靜。可惜被橫路而出的層層展板,擋住了穿透的視線,失去了一覽美學空間的機會。
2. 1F 的落地玻璃帷幕牆讓所有事物無所遁形,所以室內的物品放置極為重要。不幸看到一些牆角胡亂堆置的物品紙箱,這些都再再減損了大師所致力追求的完美。
最後,推薦兩篇「綠‧建築家」好文,或許身為建築師,有機會拍到特別的照片,如:不能拍照的二F & 3F,甚至與竇加雕像合影。
至此,我的《亞洲現代美術館》參觀行,報告完畢!
================================================================================
《光之教會》小資料
毫不意外,第一個引起我注意的「安藤忠雄」建築,就是《光之教會》。
(以下照片皆來自網路,如有不恰當,請知會我撤圖)
↑ 《光之教會》與 「光之十字架」 ,大阪府,1989年。 (c) Naoya Fuji |
進一步接近建築的背後故事,才發現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教會禮拜堂。由背後走入,循著階梯逐漸下降,到「光之十字架」前的祭壇。換言之,禮拜堂有一部分低於地面。所以在「光之十字架」外面,也向地下挖深,並設有步下階梯。還有,為了節省成本,禮拜堂內的桌椅皆由清水模(清水模資料補充於後)拆下的模板來製造喔。
這個禮拜堂真的得來不易,多虧了「安藤忠雄」與諸位教友的努力。
我越是細看這個建築的網路照片,越想親眼看見,親手觸摸啊 (祈禱ing)。
《光之教會》(來源:wiki)
茨木春日丘教會,是在大阪府茨木市北春日丘,所屬於新教系日本基督教團的教會。是於1972年從同屬於日本基督教團的茨木教會(茨木市春日3丁目),以分離獨立的形式設置的。現在禮拜堂(教堂)的別名是光之教會。一般多以這個名字稱之。禮拜堂竣工於1989年,併設的教會門廳(暱稱「星期天學校」)於1999年。設計者是1996年獲得國際教會建築獎的安藤忠雄。
作為安藤建築的軌跡・特徵
它位於茨木市閑靜的住宅街之中。1972年該教堂設立之初,是以木造灰泥塗漆的一般住宅風樸素教堂,現在則成為建造教會門廳(暱稱「星期天學校」)的地方。被稱為「新會堂」的現禮拜堂(光之教會)在竣工後,也以「教會學校」的用途保存下來。
這棟建築物是安藤忠雄建築中常見的清水混凝土。整面成為該教堂特徵的十字架造型隙窗,設置於禮拜堂祭壇後面的整個壁面上,室內除了這個「光之十字架」以外,就沒有別的十字架了。樸素的堂內宛如與天主教相異,基本上不進行偶像崇拜的新教教會堂建築 (在面向馬路的外牆,可以見到與「風之教會」相仿的 RC框架十字架) 。地板和椅子為木造,挪用了工事用的模板。木頭雖然塗上暗色以強調「光」的作用,然而為了冬季防寒,而鋪上明亮顏色的電熱保暖座墊,使室內的印象為之一變。通常,教會建築的祭壇多半在最高的地方,然而該教會的禮拜堂卻像音樂廳和大學教室一般,將信徒的坐席排成階梯狀,而祭壇在最下面。整個壁面的隙窗在構造和施工方面有很多困難。以15度斜角貫入室內的牆,從安藤忠雄同時期設計的兵庫縣立兒童館和姬路文學館,可以看出相似的特徵。再者,當初雖因資金問題,那時亦有以後再蓋屋頂的藍天教會方案,但由於相關人士和施工公司的捐款,因而得以在竣工之際安上屋頂。
受到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影響,因木造的舊教堂南側稍微傾斜,難以保存而進行改建。於是1999年仍採用安藤忠雄的設計,完成了今日的教會門廳(暱稱「星期天學校」)。儘管這裡的床與椅子也是木造的,然而木材明亮的底色鮮明地保留下來,與禮拜堂的印象完全不同。這裡的廁所與廚房一併設置,二樓也有。信徒席亦在同一層樓。設計時以能與光之教堂成為一體為考量,開設了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教會學校」。這棟建築的一樓還保存、展示了1988年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製作的光之教堂建築模型(好想看喔,有人拍照可以分享嗎)。
2005年在後面的牆邊設置了德國 BOSCH公司製的風琴。(先前設置的風琴(辻風琴製)是小型移動式,能夠一覽後面的混凝土壁面。)
↑ 《光之教會》禮拜堂室內(上)與小巧庭園(下) (還有很多細節,未便一一放上,如:Sunday School) |
↑ 《光之教會》的Google Map 街景 vs 網路照片 ─ 上:光的十字架;下:教會入口 |
↑ 《光之教會》Google Map 之鳥瞰圖 |
↑ 《光之教會》SketchUp 圖 ─ 右方深色區塊為「光之教會」; 左方淺色區塊為 「Sunday School」。 |
↑ 《光之教會》SketchUp 圖 (上圖的另一角度) |
↑ 《光之教會》SketchUp 圖 - 「光的十字架」的前方階梯 |
================================================================================
《清水模》小資料 -「清水模」的正式名稱為「清水混凝土」
: 水泥 CEMENT
: 混凝土 CONCRETE
: 一般建築時 是用"混凝土"不是用"水泥",水泥只是 混凝土裡的一種材料
: 一般建築時 是用"混凝土"不是用"水泥",水泥只是 混凝土裡的一種材料
: 混凝土 = 水+水泥+細骨材+粗骨材+其他貼加物(飛灰 OR 速凝劑、助凝劑、促凝劑...等)
水泥加了水,會變成一種「膠結劑」。和大石頭小石頭混在一起,就可以把大石頭小石頭黏起來,變成「混凝土」,也就是「控固力」(日文念法)。
大石頭、小石頭正式說法叫「骨材」,如果石頭粒徑從最小到最大分佈很均勻,那麼就說骨材的「級配」很好,級配可以由篩分析判斷。河床上的砂石級配普遍較佳,這正是盜採砂石的目的與原因。
而水泥加了水之後的膠結作用是放熱化學反應,化學式左方必須一直有水加入反應,所以混凝土灌漿之後噴水蓋塑膠布保持水分供應的步驟很重要,稱做「養護」,往往要進行三天以上,水分也可以幫助降溫,吸收化學反應的放熱。
水泥分很多種,依照加入助凝劑多少凝固速度不同,各有不同用處。
凝結較快的混凝土放熱反應也較激烈,過熱容易造成溫差龜裂,但適用趕工。
翡翠水庫建造時由於混凝土結構厚達數公尺,內部反應熱估計高達攝氏上百度,所以設計了細金屬管埋與混凝土中,內部流通冰水以降溫。
鋼筋混凝土
而混凝土雖然耐壓,卻不能承受張力(拉力),一拉就裂,所以要在混凝土內加入鋼筋,提供拉力以免混凝土開裂,這就是主流建材「鋼筋混凝土(RC)」。
然而鋼筋的配置也會在灌漿時影響骨材均勻分配,所以灌漿之後還要加以震動。
補充:沒有鋼筋的混凝土,稱為「素混凝土」。而「素混凝土」是很脆的,因此這樣的混凝土只能用於房屋的基礎、柱子等主要承受壓力的結構,而不能用於房屋的大樑、樓板等主要承受拉力的結構。
- 「清水混凝土」小資料:
正因為不做任何修飾,所以施作時,並必須完全掌握到完工的模樣,施工難度極高。
施工時的注意事項:
清水模在施作或選擇上有無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來源:裝潢維基百科)
(1)灌漿不能中斷,以免留下冷縫,所以對流暢性掌握和漿灌的順序就非常重要。 (灌漿時還要以木槌輕敲模板,讓空氣浮上;但不可過分用力,避免使混凝土中的石塊下沉)
(2)水泥成分配比要掌握,以免成色不均。
(3)模板分割、緊結要先計畫,使表面螺孔配置整齊美觀。
(4)模板支撐計畫,以免灌水泥時震動變形。
(5)模板面不能彈墨線,否則會印在混凝土面(變成濕壁畫@@)。這樣對施工人員的習慣、技術是一大考驗。
(6)完工後到驗收前之保養維護。萬一被檳榔汁污染則前功盡棄。
完工後的防護:(原文為 Yahoo Blog,已於 2013/12/26 終止服務)
另外,在完工後會施做防護劑。一般常用防護劑有潑水劑及輸水劑兩種。
- 輸水劑(吸水防止材)使用時會滲入表面3mm,具有毛細孔作用,水氣會透出,為清水模專用防護劑。
- 潑水劑作用為防止污垢與污水附著。
會呼吸的清水模:(來源:Show空間) (我尚無法確認這一段話的準確性,先留個紀錄)
清水模是會呼吸的牆面,因此材質本身就會吸水,下雨時牆面的溼度會增加,清水模牆面夠厚的時,牆面會保持外濕內乾,雨水慢慢的從外牆被吸進去,但要完全濕到內牆很難。當天氣變好,陽光出現,水分又會慢慢的蒸發散去。
為了保持清水模牆面的呼吸狀態,不能粉刷內牆,這樣會影響牆面的呼吸空間。
清水混凝土 在 Wiki 的說明: (來源:Wiki)
清水混凝土(英文:Exposed concrete;日文:打放コンクリート)是建築物完工手法的一種,因其極具裝飾效果也稱裝飾混凝土。基本上是在現場澆灌混凝土的上面,省卻塗裝、貼磚、鋪石之類的完工工程,讓混凝土維持取下模板後狀態的完工手法。由於擔心這樣會被雨水浸透或劣化,近年來也普遍塗上有「撥水劑」之稱的耐水性液體。
由於清水混凝土不會使用上述「完工用」的保護建材,因此對風雨的抵抗力很弱,也因為必須在施工階段中細心的管理,訂貨者、施工者往往對此敬而遠之。然而清水混凝土構造獨特的強力、清潔感、素材感等出色的美學表現,作家個性強烈的設計者會特別喜歡它。另外,由於清水混凝土缺乏取下模板後的完工工程,因此在建模的階段就大致決定其好壞。相較於木造建築偏愛素木素材感的傳統,建模工匠高超的施工技術和完工的精度,在日本以「家傳絕技」之稱一枝獨秀。
源於製造法的定義
含有水泥的混凝土,會以被稱為「水泥漿」的流動體狀態,產生吸收水分而硬化的水合作用來維持其強度,最後形成建築物的「結構體」。進行這一連串作用的場所和施工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 現澆混凝土:在建築物最終的部分(柱、牆、床等等)進行。
2. PC(預鑄混凝土):在工廠等地進行上述硬化的程序,在施工現場以金屬零件固定建築的本體。
3. 介於兩者之間:將一部分的1和2混在一起,利用兩者的長處。
一般被稱為「清水混凝土」的都是指1。屬於2的,並不將完工的混凝土稱為「清水混凝土」,而稱之為「裝飾混凝土」。3的部分,也有將現澆的部分稱為「清水混凝土」的情況。
由於2是工廠所生產的,因此比1的精度還要好。但也能從1的精度捕捉到一絲狂放的風味。
歷史與表現
混凝土(正確的名稱是「水泥混凝土」。光稱混凝土的話也有其他如瀝青混凝土之類的)的原料是水泥、砂(細骨材)、砂石(粗骨材)和水。沒加砂石的稱之為「灰泥」。
利用水泥的歷史很古老,可上溯至古埃及。混凝土的原型也可見於古羅馬,但像現在這樣用於建築構造材料的,卻是從18世紀末開始。此後,混凝土成為近代建築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建材,與鐵和玻璃並列為近代建築的三要素。
做為建築完工表現的清水混凝土歷史,雖說始於法國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邯錫教堂(1923年)中運用的柱樑表現,但世界上率先將清水混凝土用於牆壁表現的,我們現在第一個想到的卻是位於日本安東尼·雷蒙的雷蒙自宅(1924年)。那自由的可塑性,做為德國表現主義之首,大量地活用其曲面的表現,與鮮活造型表現相應的「清水混凝土」也受到了歡迎。
此後,基於包浩斯、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等團體的活動,直線的建築形態成為主流,「清水混凝土」的手法就很少被採用。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比意、路易·康等人的作品,再次讓「清水混凝土」成為建築表現的主角。相對於科比意從前強烈粗獷表現的解釋,康則提出了如美麗光輝一般表現的新解。學習於前者之下的前川國男等人的「清水混凝土」,是位於前者思想的延長線上(例如東京文化會館等),而私淑後者的安藤忠雄等人的現代商業建築及住宅,可以說是站在後者思想的延長線上。
- 輸水劑(吸水防止材)使用時會滲入表面3mm,具有毛細孔作用,水氣會透出,為清水模專用防護劑。
- 潑水劑作用為防止污垢與污水附著。
會呼吸的清水模:(來源:Show空間) (我尚無法確認這一段話的準確性,先留個紀錄)
清水模是會呼吸的牆面,因此材質本身就會吸水,下雨時牆面的溼度會增加,清水模牆面夠厚的時,牆面會保持外濕內乾,雨水慢慢的從外牆被吸進去,但要完全濕到內牆很難。當天氣變好,陽光出現,水分又會慢慢的蒸發散去。
為了保持清水模牆面的呼吸狀態,不能粉刷內牆,這樣會影響牆面的呼吸空間。
清水混凝土 在 Wiki 的說明: (來源:Wiki)
清水混凝土(英文:Exposed concrete;日文:打放コンクリート)是建築物完工手法的一種,因其極具裝飾效果也稱裝飾混凝土。基本上是在現場澆灌混凝土的上面,省卻塗裝、貼磚、鋪石之類的完工工程,讓混凝土維持取下模板後狀態的完工手法。由於擔心這樣會被雨水浸透或劣化,近年來也普遍塗上有「撥水劑」之稱的耐水性液體。
由於清水混凝土不會使用上述「完工用」的保護建材,因此對風雨的抵抗力很弱,也因為必須在施工階段中細心的管理,訂貨者、施工者往往對此敬而遠之。然而清水混凝土構造獨特的強力、清潔感、素材感等出色的美學表現,作家個性強烈的設計者會特別喜歡它。另外,由於清水混凝土缺乏取下模板後的完工工程,因此在建模的階段就大致決定其好壞。相較於木造建築偏愛素木素材感的傳統,建模工匠高超的施工技術和完工的精度,在日本以「家傳絕技」之稱一枝獨秀。
源於製造法的定義
含有水泥的混凝土,會以被稱為「水泥漿」的流動體狀態,產生吸收水分而硬化的水合作用來維持其強度,最後形成建築物的「結構體」。進行這一連串作用的場所和施工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 現澆混凝土:在建築物最終的部分(柱、牆、床等等)進行。
2. PC(預鑄混凝土):在工廠等地進行上述硬化的程序,在施工現場以金屬零件固定建築的本體。
3. 介於兩者之間:將一部分的1和2混在一起,利用兩者的長處。
一般被稱為「清水混凝土」的都是指1。屬於2的,
由於2是工廠所生產的,因此比1的精度還要好。但也能從1的精度捕捉到一絲狂放的風味。
歷史與表現
混凝土(正確的名稱是「水泥混凝土」。光稱混凝土的話也有其他如瀝青混凝土之類的)的原料是水泥、砂(細骨材)、砂石(粗骨材)和水。沒加砂石的稱之為「灰泥」。
利用水泥的歷史很古老,可上溯至古埃及。混凝土的原型也可見於古羅馬,但像現在這樣用於建築構造材料的,卻是從18世紀末開始。此後,混凝土成為近代建築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建材,與鐵和玻璃並列為近代建築的三要素。
做為建築完工表現的清水混凝土歷史,雖說始於法國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邯錫教堂(1923年)中運用的柱樑表現,但世界上率先將清水混凝土用於牆壁表現的,我們現在第一個想到的卻是位於日本安東尼·雷蒙的雷蒙自宅(1924年)。那自由的可塑性,做為德國表現主義之首,大量地活用其曲面的表現,與鮮活造型表現相應的「清水混凝土」也受到了歡迎。
此後,基於包浩斯、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等團體的活動,直線的建築形態成為主流,「清水混凝土」的手法就很少被採用。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比意、路易·康等人的作品,再次讓「清水混凝土」成為建築表現的主角。相對於科比意從前強烈粗獷表現的解釋,康則提出了如美麗光輝一般表現的新解。學習於前者之下的前川國男等人的「清水混凝土」,是位於前者思想的延長線上(例如東京文化會館等),而私淑後者的安藤忠雄等人的現代商業建築及住宅,可以說是站在後者思想的延長線上。
- 「清水模」之 懶貓所見所思:
這讓我想起以「清水模」聞名的「元智大學圖書資訊大樓」、「八里十三行博物館」及「鶯歌陶瓷博物館」,莫非他們的「清水模」在安藤忠雄眼裡亦是不合格。
我思來想去,最重要的關鍵可能是時間的淘洗。就是現在看起來很美,但是經過歲月,便知高下。
此外,「安藤忠雄」曾經說過「亞洲現代美術館」的落成只是一個開端,必須等導十年後,植栽茁壯,與建築形成緊密的結合,那才是建築的完整風貌。(真的,現場看,覺得植栽稀疏,毫無掩映之美)
歷經時間,植栽茁壯。同樣的時光淘洗,毫無裝飾防護的清水模,是否依然完美、光滑如絲。還是已經披上烏黑水痕,甚至出現壁癌....
這一切唯有等待時間來回答。
(晚安~)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