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出來這是哪裡了嗎? (令人懷念的建成圓環 by 建築大叔 何庭鋒) |
「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是台北市立美術館因為今年適逢台北建城 130周年所規劃的特展,為探討城市空間的專題展。策展人為台灣元智大學建築系教授阮慶岳及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曾慶豪。
只不過,不知道是我的程度不足,還是看展不夠深入,我依然沒能理解「未明的雲朵」的涵義,幸好「一城七街」倒是斬釘截鐵的清楚。
既然我的認識不足,當然無法評論此展。所以本文中我先分享我最喜歡的作品、我最感動的作品,還有老師補充的令我充滿期待的結語。
============================================================================
【本次展覽簡介】(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時間:2014/05/10 - 2014/08/17
週一(休館),週二三四五日(9:30am ~ 5:30pm),週六(9:30am ~ 5:30pm)
地點:三樓3A~3B~3C
門票:全票 30元,半票 15元
好消息:(活動資訊)
CITY CAFÉ x TFAM 邀請您週五一起探索美術館看見城市中藝術的美好
2013/12/01至2014/11/30期間,每週五全館免費參觀
活動辦法:每逢週五,觀眾可至售票窗口免費索取本館門票一張,參觀當期各項展覽及活動(特展除外),原屬免票入館之觀眾憑證即可入館參觀。
「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展係為本館配合市府「2014年臺北建城130週年」之重點展覽。由於本館首次策辦探討城市空間性與場所議題之專題展覽,特別邀集台灣與香港兩地專長於空間論述的兩位重要學者:香港大學曾慶豪教授與台灣元智大學阮慶岳教授兩人共同策劃。邀請包括台灣、香港、中國、日本各地擅長探討空間內蘊、場所記憶與居住關係之25位重要藝術家參展,提出多件現地製作之新作品。
本展議題是以探討現代城市中的多重向度為主軸,以去城牆去建築的命題,審視城市組成的文化元素與歷史肌理,細數城市空間與文化記憶相互演繹生成的關係與意義。本展更嘗試突破本館場地運用的模式與慣性,將三樓管狀展場轉化為七條街廓意象。從藝術家對空間詮釋與轉換手法中,審視現代生活中城市的本體,透過聲音、裝置、構築、影象、手稿、物件等等媒介特性,引導觀眾從渾沌未明且虛實交雜的現代城市中,觀察建築空間與身體記憶的依存對位。
============================================================================
我最喜歡的是【何庭峰。台北1/2】
何庭峰,澳門人,剛滿30歲。大學來台念書、爾後結婚定居。工作之餘,他每周畫一幅漫畫放上臉書「建築大叔」,以漫畫表達對建築、城市空間的感觸。
一進入展間,左手邊牆上掛著四幅畫,我隨即認出第一幅是消失已久的「中華商場」,第三幅是同樣消失已久的「建成圓環」,我彷彿他鄉遇故知般的大樂,沒想到澳門人對於老台北有這麼深的感情。後來,我在整理資料時才知道他並不是單純憶舊而已。在他的幻想漫畫「台北1/2」中,未被拆除的「中華商場」,繼續興建如信義區般四通八達的天橋,形成多重而迷人空間。而「建成圓環」,不僅依然小食攤林立,還成了供人學習烹飪的城市廚房。參考來源如下:
- 聯合新聞網─漫畫「台北1/2」 澳門建築師重建中華商場
漫畫中他化身「建築大叔」,提出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如:「如果林安泰古厝還在市中心,台北會不會不一樣?」、「舊東西往往是失去了才會懷念,而且人類又很渴望別人擁有的,到頭來失去自己成為別人的複製品。」漫畫結尾,建築大叔來到未曾改造的建成圓環,此地不僅小食攤林立,還成了供人學習烹飪的城市廚房。
↑ 「建築大叔」【何庭峰。台北1/2】的發想 |
「台北1/2」(何庭峰的發想)
同時以MACRO與MICRO的角度,透過以下存在或曾經存在於台北的建築類型,討論集體與工作、生活與消費、非正式與多樣性、個體與創造力等議題。
- 以中華商場發想出來的線性街道
- 連接各街廓與建築物的天橋網路
- 以建成圓環發想出來的非正式聚集地
- 個人空間
我覺得展間左牆的四幅大畫似乎符合上述四個發想喔~
↑ 展間的左牆上掛著四幅大畫,內容是「中華商場」與「建成圓環」 |
↑ 以中華商場發想出來的線性街道 與 連接各街廓與建築物的天橋網路 |
↑ 應該是前圖「中華商場」的剖面圖 |
↑ 以建成圓環發想出來的非正式聚集地 |
↑個人空間 ─ 建築大叔(何庭峰)與背後的「建成圓環」漫畫 |
展間右牆是羅列整齊的漫畫,每排三幅,共12排。扣掉一幅說明,總計三十五幅漫畫。
↑ 展間的右牆 |
↑ 「2013年9月14日,建築大叔以MACRO角度觀察台北河岸。」 |
↑ 「2013年12月21日,建築大叔從MICRO的角度想像台北三合院的生活方式。」 |
↑ 「2013年12月29日,建築大叔回到建築的角度看台北的居住環境。」 |
↑ 標題及另外的32張漫畫 (網路照片,來源在此) |
*以下「建築大叔散步筆記」圖片,均下載自「建築大叔」的 Facebook,我挑選了兩個系列與你分享─《台北河岸系列》與《台北林安泰古厝系列》。
- 《台北河岸系列》藉由跨越或打開台北河岸,讓居民可以輕易接近河岸:
↑ 《008 台北河岸》現況是河岸被高高的堤防及快速道路圍繞,居民必須走上人行天橋才能到達河岸。 |
↑ 《009 台北河岸》其實,河岸是迷人的空間,綠化空間可供休閒,即便快速道路的下方結構,亦粗曠迷人。 |
↑ 《010 台北河岸》目前的河岸空間可能是堤防外停車場、跳蚤市場、通勤車道、腳踏車道.... |
↑ 《011 跨越/打開台北河岸》 「建築大叔」提出兩種連接河岸的方式 ─ 如左岸的「跨越」 與右岸的「打開」 |
↑ 《011 跨越台北河岸》,是以建築物體跨越高高的堤防,經由美化成為一體空間。 |
↑ 《013 打開台北河岸》開闢數條河道引水入城(美化城市?),以閘門控制。將堤外停車場改成垂直建築,讓出空地變成市民農場。 |
我倒是看出他對台北河岸深深的期許。
他,彷彿看見雙北市政府,坐擁寶山,而沒有好好發揮。
- 《台北林安泰古厝系列》思考其他方式來對待現代都市中的古老建築:
◎歷史軌跡
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臺,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在累積財富後,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林回公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林安泰古厝,座落「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吉地,採「坐東北朝西南」之建築方位,距今約200多年,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遭到拆除的命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方得以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
民國89年5月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精心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對外開放參觀,民國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民國100年繼續以「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開放民眾參觀,為本市重要觀光景點。
◎風水案山‧道法自然
林安泰古厝1986年自四維路拆遷重組于濱江公園,即脫離原有的地理風水環境,昔日古厝分金線正前方原以蟾蜍山巒頭作為『風水案山』,是完整的傳統民居風水地景,前有案山,左右有青龍、白虎護砂圍蔽,半月水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明堂」,今日閩式庭園為再現古厝的風水地景,於正前方形塑象徵案山巒頭的假山「顧渚茗山」,明堂左右以微凸草坡包被中央明堂腹地,以之重現彌補古厝的風水地景象徵。
古厝外顯閩南建築形式,庭院周圍園林講究自然而然,雲水自在之造景理念。蜿蜒曲折間,或見山水應和;飛石築道, 或見怪石嶙峋,野景成趣。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幽遠不盡的空間形塑,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怡情養性不在話下,是市民朋友日常生活的後花園,更是近悅遠來,結伴賞遊的最佳首選。
↑《027 台北林安泰古厝》「建築大叔」走訪遷移到濱江公園的古厝,深深著迷於細膩的工法 |
↑《028 台北林安泰古厝》「建築大叔」畫出古厝的疑似原址,讓想像的空間躍然紙上 |
↑《029 台北林安泰古厝》「建築大叔」想像,若古厝仍在原址的 Lin -An-Tai Style 生活方式 |
↑《030 向台北林安泰古厝學習》「建築大叔」一定很愛合院空間,想像堆疊的合院空間成為現代建築。 |
↑ 林安泰古厝,攝於民國65年。背後高樓為林肯大廈,現仍存在,見證物換星移。(網路資料) |
↑ 用拆除林安泰換來的葉財記鑽石雙星 (網路資料) |
但是,真的有古宅擠身於高樓大廈之間喔,就在蘆洲,非常謝謝「建築大叔」介紹。
- 蘆洲李宅的保存與再利用 (來源:蘆洲李氏古宅 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民國七十一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實施後,在李氏大家長嚴秀峰女士主導下,結合李氏七大房家族,以「歷史保存與家道承傳」為初衷,向內政部申請將歷代居處的祖厝宅院列為古蹟,後於七十四年或內政部核定為「台北縣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台灣第一座列為民宅古蹟的範例。 建立「李友邦將軍紀念館」,作為歷史承傳與文化學習的場所 。
蘆洲李宅,當地人稱它為「李祖厝」。這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表徵台灣漢移民墾拓精神與生活面貌的庶民宅院,其價值除一般所認定的建築特殊性之外,更在於李氏歷代族人的奮鬥歷程,牽繫的三百多年北台灣蘆洲一帶漢移民拓墾與生存的歷史。 蘆洲李宅歷經了漫長的保存與修繕之路,為使蘆洲李宅成為一個長期供民眾在此文化學習的場所,未來將以「李友邦將軍紀念館」為活性再利用之主題。
建置「歷史文化教育大園區」
為開展蘆洲李宅的文化的象徵價值與歷史的時代性意義,未來軟體的營運管理內涵,將包含李氏家族史、李友邦將軍之台灣人民族運動事蹟、蘆洲李宅古蹟特性與保存歷程,以作為台灣人對近代族群民族遭遇與台灣人典型的一種認識與學習,此外李宅作為台灣農村宅院的代表,亦將積極與社區學校合作,以樹立社區、古蹟與地方共生共容之典範,進而創造李宅成為蘆洲最具代表性與活化的「歷史文化教育大園區」。
↑《033 蘆洲李氏古宅》多虧李夫人遠見,得以保留古厝(古厝為三座四合院的建築群) |
↑《034 蘆洲李氏古宅》古宅為磚木石混造,砂岩砌牆,展現剛強堅固。 |
============================================================================
最令我感動的是【日本東北工業大學建築系。失去的街道】
《311地震》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時間)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三陸沖,發生了矩震級規模9.0大型逆衝區地震。震央位於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24.4公里(15.2英里),並引發最高40.1公尺的海嘯。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嘯也是最為嚴重的,加上其引發的火災和核洩漏事故,導致大規模的地方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止,東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毀滅性破壞。(改寫自 Wiki)
災民被迫離家避難,而水火無情摧毀了災民的家園,甚至帶走了親人朋友。災後,縱使回到故里,家園已毀,人事已非,災民心中的傷痛如此沉重難以言喻。失去的街道,彷彿心中失落而難以回首的記憶。
《失去的街道 模型復原 專案》(失われた街 模型復元 プロジェクト)
位於日本東北宮城縣仙台市(災區)的「東北工業大學。建築系」學生們,自主地企畫了《失去的街道 模型復原 專案》。先取得災區的空拍圖(來源恐怕就是 Google Map 吧),再以 1 / 500 比例做出模型。邀請原有居民來指認出自己或親友的房屋,然後插上名字小旗,並塗上顏色。我想像著居民看著模型,回憶過往的面貌,就忍不住想要落淚。漸漸的,原本全然白色的街道模型,變得繽紛生動起來。失落的記憶有了去處。
到目前為止,岩手縣沿海已經有十個受創鄉鎮舉辦了這樣的活動。
參考資料:
- 失われた街 模型復元 プロジェクト
- 【開催中】 学生自主企画「失われた街 模型復元プロジェクト」展示会 in 一番町ロビ
下圖為岩手縣田老町模型的 Workshop (ワークショップ)照片,正好就是這一次來台北參加展出的模型喔。( 照片來源)
本次展覽《消失的街道》位於 #4 (第四街) ─ 學習街。
「失去的街道」專案正是為了撫慰311地震的災民。
《失去的街道 模型復原 專案》(失われた街 模型復元 プロジェクト)
位於日本東北宮城縣仙台市(災區)的「東北工業大學。建築系」學生們,自主地企畫了《失去的街道 模型復原 專案》。先取得災區的空拍圖(來源恐怕就是 Google Map 吧),再以 1 / 500 比例做出模型。邀請原有居民來指認出自己或親友的房屋,然後插上名字小旗,並塗上顏色。我想像著居民看著模型,回憶過往的面貌,就忍不住想要落淚。漸漸的,原本全然白色的街道模型,變得繽紛生動起來。失落的記憶有了去處。
到目前為止,岩手縣沿海已經有十個受創鄉鎮舉辦了這樣的活動。
參考資料:
- 失われた街 模型復元 プロジェクト
- 【開催中】 学生自主企画「失われた街 模型復元プロジェクト」展示会 in 一番町ロビ
下圖為岩手縣田老町模型的 Workshop (ワークショップ)照片,正好就是這一次來台北參加展出的模型喔。( 照片來源)
本次展覽《消失的街道》位於 #4 (第四街) ─ 學習街。
↑ 學習街上,除了東北工業大學的《消失的街道》,另有三組展覽,不在這段說明。 |
↑ 《消失的街道》正面牆上掛著白色模型的照片,與繪上顏色的街道模型 |
↑ 牆上掛著「記憶中的故鄉」 還未上色的白色模型照片 |
↑ 展間中央是已繪上色彩的「岩手縣田老町的模型」,包括港口、街道及附近小山 |
↑ 拉近看,許多房屋都插上小旗 |
↑ 再拉近看,人名歷歷在目 (唉,又想落淚了) |
↑ 這一間除了展出《消失的街道》模型,同時還有另外兩個與 311地震的災民 有關的活動記錄。 |
岩手縣的居民,還有機會回到家鄉重建。
福島的居民更慘了,因為核災,到現在依然有家歸不得。連我這個向來守法的人都忍不住要反對核能發電了。因為“萬一”的代價太高,根本無法承擔啊~~
但是,身為小市民的我們還可以忍熱熬過酷夏,工業生產用電不足可是會影響經濟發展,進而影響民眾生活。真是兩難啊!但....即便核能發電擁有最高的安全標準,那惹人嫌的核廢料依然是一大隱憂。
能源,彷彿潘朵拉的盒子,一但被開啟,隨之而來的竟是無止盡的能源慾望深淵。
============================================================================
最令我開心的是老師補充的令我充滿期待的結語。
導覽老師帶我們走過一圈以後,我們的陳老師總會再做一些補充。我們最後走到《#6 - 烏托邦街 - 歐寧 - 碧山計畫》。
《碧山計畫》2011年,歐寧和左靖選擇安徽黟縣碧山村作為工作基地,成立“碧山共同體”,開始共同生活和鄉村建設的試驗。嘗試將藝術帶入文化沙漠的農村,並探索以農民為主體的經濟模式,建立城鄉互補的良性關係,實行互助和交工的勞動形式,嘗試建立“水準權力”的社會結構,採用“共識決策” ,實施“直接行動”,恢復中國農村的自治傳統,把烏托邦想像變成可操作的現實政治等等。(參考來源:碧山計劃:探尋鄉土中國)
欸,《碧山計畫》不是本段重點,就此打住吧。
================================
就在這間洋溢著稻草香的展間。老師最後說到,歷史建築漸漸受到關注,不再隨意拆掉,留給後人追憶的憑藉。適逢台北建城 130周年,台北市政府在台北府城的原有城門附近,修復及活化老建築,並計劃沿著被拆除的台北府城城牆(忠孝西路、中華路、愛國西路、中山南路)開闢出一條帶狀道路(不確定是虛擬or實際道路),讓人們可以藉此漫遊(or神遊)其間,以紓發思古幽情。
約略記得提到...
- 西門(寶成門,已被拆除):原「西本願寺台北別院」,現為「萬華406號廣場」
- 北門(承恩門):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正在修復中,將以「台博館鐵道部展示館」重現。
- 南門(麗正門):我不記得老師提了哪些,但附近老建築很多喔。如「台博館南門園區-樟腦工場」及原臺灣教育會館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等。
- 東門(景福門):可能是「台大醫院舊館」、「醫學院舊館」、「台北賓館」吧~
當時,我的心中無比嚮往台北原有城牆的道路景觀,不禁讚嘆地對身旁的 Nancy 說出期待的心情。沒想到 Nancy 居然對我說:「你知道嗎?北美館旁邊原有的花博園區,因應 《2016世界設計之都在臺北》,將會轉變為小型博物館作為展示之用。」。一時之間,藝術遍地開花,心靈糧食豐富,心情無比開心啊~
當然不意外,我開始整理台北府城與城門資料,放在這裡喔!
福島的居民更慘了,因為核災,到現在依然有家歸不得。連我這個向來守法的人都忍不住要反對核能發電了。因為“萬一”的代價太高,根本無法承擔啊~~
但是,身為小市民的我們還可以忍熱熬過酷夏,工業生產用電不足可是會影響經濟發展,進而影響民眾生活。真是兩難啊!但....即便核能發電擁有最高的安全標準,那惹人嫌的核廢料依然是一大隱憂。
能源,彷彿潘朵拉的盒子,一但被開啟,隨之而來的竟是無止盡的能源慾望深淵。
============================================================================
最令我開心的是老師補充的令我充滿期待的結語。
導覽老師帶我們走過一圈以後,我們的陳老師總會再做一些補充。我們最後走到《#6 - 烏托邦街 - 歐寧 - 碧山計畫》。
《碧山計畫》2011年,歐寧和左靖選擇安徽黟縣碧山村作為工作基地,成立“碧山共同體”,開始共同生活和鄉村建設的試驗。嘗試將藝術帶入文化沙漠的農村,並探索以農民為主體的經濟模式,建立城鄉互補的良性關係,實行互助和交工的勞動形式,嘗試建立“水準權力”的社會結構,採用“共識決策” ,實施“直接行動”,恢復中國農村的自治傳統,把烏托邦想像變成可操作的現實政治等等。(參考來源:碧山計劃:探尋鄉土中國)
欸,《碧山計畫》不是本段重點,就此打住吧。
↑ 《#6 - 烏托邦街 - 歐寧 - 碧山計畫》 |
就在這間洋溢著稻草香的展間。老師最後說到,歷史建築漸漸受到關注,不再隨意拆掉,留給後人追憶的憑藉。適逢台北建城 130周年,台北市政府在台北府城的原有城門附近,修復及活化老建築,並計劃沿著被拆除的台北府城城牆(忠孝西路、中華路、愛國西路、中山南路)開闢出一條帶狀道路(不確定是虛擬or實際道路),讓人們可以藉此漫遊(or神遊)其間,以紓發思古幽情。
約略記得提到...
- 西門(寶成門,已被拆除):原「西本願寺台北別院」,現為「萬華406號廣場」
- 北門(承恩門):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正在修復中,將以「台博館鐵道部展示館」重現。
- 南門(麗正門):我不記得老師提了哪些,但附近老建築很多喔。如「台博館南門園區-樟腦工場」及原臺灣教育會館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等。
- 東門(景福門):可能是「台大醫院舊館」、「醫學院舊館」、「台北賓館」吧~
當時,我的心中無比嚮往台北原有城牆的道路景觀,不禁讚嘆地對身旁的 Nancy 說出期待的心情。沒想到 Nancy 居然對我說:「你知道嗎?北美館旁邊原有的花博園區,因應 《2016世界設計之都在臺北》,將會轉變為小型博物館作為展示之用。」。一時之間,藝術遍地開花,心靈糧食豐富,心情無比開心啊~
當然不意外,我開始整理台北府城與城門資料,放在這裡喔!
===========================================================================
【博物館美學散步。第三季】謝謝陳勇成老師的帶領
- 徐冰。回顧展@北美館 (S03C01, 2014.3.8)
- 徐冰。木林森計畫:台灣@史博館 (S03C02, 2014.3.15)
- 有囍。囍字文化生活展@史博館 (S03C03, 2014.3.22) (小展覽,不必為文,呵呵)
- 許文融創作展@史博館 (S03C04, 2014.3.29) (年輕創作者,暫不為文)
- 蔡志松。再會歷史@當代館 (S03C05, 2014.4.4) (年輕型男藝術家,好想寫文,但沒空@@)
- 龐茂琨。覺知的重置@關渡美術館 (S03C06, 2014.4.12) (好想寫文,但還是沒空,唉~)
- 見微知萌(超寫實)@北美館 (S03C07, 2014.4.20) (也想寫,但還是沒空,@@)
- 陳銀輝84回顧展@國父紀念館 (S03C08, 2014.4.26) (好想寫好想寫,嗚嗚@@)
- 收藏有藝事。林明哲收藏趣事@中正紀念堂 (S03C09, 2014.5.3) (豐富多元的展覽,多虧老師導覽,不然很可能看過就忘了)
- 觀‧點 - 李元佳回顧展@北美館 (S03C10, 2014.5.10) (一個孤單漂泊的美麗靈魂 在異鄉 如風飄逝)。推薦文章:李元佳:漫漫歸鄉路)
- 明四大家特展II-文徵明@故宮 (S03C11, 2014.5.17) (不愧是一代名家,書法繪畫俱佳,線條染色俱美,十分值得觀賞)
- 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北美館 (S03C12, 2014.5.24) (適逢台北建城 130周年所規劃的特展,謝謝老師為我們說明台北城的文化規劃) (本篇)
- 台藝大美術系畢業展。頻率飄移@URS21 (S03C13, 2014.6.7)(謝謝老師帶領我們認識 URS21,了解台北的文創基地及文創力量。期待 URS21 的未來,也期待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下一個作品。)
- K P.O.P.。韓國當代藝術展@台北當代藝術館 (S03C14, 2014.6.14) (邀集19位韓國當代藝術家的展覽,相當有看頭。印象最深的是 摺鐵絲 重重疊疊形成影像,還有難辨真偽的 擴真影像,開心喔。)
- 關渡美術館 (S03C15, 2014.6.21) (共有三項展覽,陳順築 / 風櫃椅,未來風箏 未來氣象,AAA - ASIA Anarchy Alliancem。主要看 AAA )
- 尋梅啟示@北美館 (S03C16, 2014.6.28) (非常好看,講解超讚。梅丁衍 溫柔的提醒,莫忘來時路。莫忘初衷啊~ )
- 唯美‧巴黎-羅蘭珊畫展@中正紀念堂 (S03C17, 2014.7.5) (少見的女畫家,畫風柔美憂鬱,個性卻十分剛強)
(本學期結束,期待下學期我能多多整理資料。呵呵)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