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阿彌陀佛如來立像」像高約77cm、為平安後期~鎌倉初期之作 @永觀堂 (網路照片) |
對於「永觀堂」,我還有個特別心願.....期待親眼參拜前一年錯過的「回望阿彌佛陀如來立像」(請見篇首照片,故事就在下一節喔)。
於是,我們由「南禪寺」的北門離開,沿著巷子前進,很快就到了「永觀堂」。
===============================================================================
也有個故事說,正當永觀專心念佛時突然眾神明乘坐紫雲來迎接永觀,因此山號稱為聖衆來迎;又一個故事說,永觀不只推薦人民念佛,也在禪林寺裏設置藥王院救濟病人,因此禪林寺也被稱為永觀堂。
===============================================================================
*永觀堂的總門(総門そうもん)是江戶時代末期的建築,為「高麗門」式。
*什麼是「高麗門」呢? 兩根主柱上方架著主要的人形屋頂。在屋頂下面的後方,有兩個較小的屋簷 ,以90度垂直方向外伸出。當大門打開時,小屋簷剛好就覆蓋在大門上方。顯得十分氣派。
*「高麗門」是從高麗流傳過來的, 一般是用在城的外圍。
*以「永觀堂」的總門為例,因為木門巨大,故小屋簷伸出主要人形屋頂甚多,由空中看下來,會形成ㄩ的形狀(左右兩邊的線就是伸出屋頂的小屋簷)。
(謝謝《nini 的隨身手札》及《Kanazawa Castle Watching (金沢城は見て)》,略微改寫)
於中門驗票,進入【永觀堂】
簡單補充:
(1) 美麗的「臥龍廊」並未開放
(2)「臥龍廊」前方的「水琴窟」要用水瓢舀水,淋在中間的石塊上,才可以聆聽水滴落下敲擊石塊的美妙音樂。請參考此文的錄影。(欸,這一次我有認真的玩,卻沒如期聽見@@)
(3) 「水琴窟」附近有棵三鈷松,松樹的針狀葉分裂為三支,分別代表智慧、慈悲與真心。另外,可以到販賣部拿免費贈送的三鈷松葉做成的葉環唷!
(4) 「多寶塔」的拜觀,列於路線 4 喔。
終於來到「阿彌陀堂」,我在心裡默默回想著「回望阿彌陀佛」的事蹟。
1082年,當時50歲的永觀正在一邊念著佛,一邊在阿彌陀佛如來附近徘徊時,阿彌陀佛如來突然由須彌壇走下,與永觀一起開始行走。永觀嚇了一跳後停下,阿彌陀佛如來則回過頭說「永觀太慢了」。從此阿彌陀佛如來的頭轉不回來,就以回過頭看的姿勢安置在正殿。 (來源:日本見聞錄)
我站在「回望阿彌陀佛立像」正前方,抬頭望見「阿彌陀佛」,右手拇指與食指捻成圈舉在胸前右側,左手拇指與食指亦捻成圈,垂置於身前側。舉止清閒,卻轉臉望向左側,若有所欲見。
接著,我走向神龕側面。抬頭正好迎向「回望阿彌陀佛」低垂的目光,我彷彿看見「阿彌陀佛」願意等候我們跟上腳步的那份柔軟佛心。不覺心中一動,眼框微濕,心中反覆默念「謝謝你的等候 謝謝你的等候 謝謝你的等候...」。這份感動是此行意外的收穫。
#3. 境內漫步
由「阿彌陀堂」離開後,境內漫步邊走邊拍。「御影堂」、「極樂橋」、「畫仙堂」、「放生池」、「錦雲橋」、「弁天社」留影。「茶店」品茶品烤糰子。後來,看完「多寶塔」下來後,我們繼續在境內隨意漫步。
(請參見下圖,綠色路線。我們隨走隨逛。路線僅供參考。噗~)
--------------------------------------------------------------------------------------
#4. 登高望遠
由「御影堂」旁小路,踏著階梯步步高升,漫步到「多寶塔」。
(請參見下圖,桃紅色路線。登高可望遠,好遠也好美呀!)
2012年的【南禪寺】
===============================================================================
認識【永觀堂】
「禪林寺」坐落於形勢高低不等的山丘上,配合地形配置各座殿宇,因此造成了禪林寺獨特的風格。這些殿宇,許多頗具歷史性,例如唯有在城堡或大名宅第才可以見到的總門及中門、保存禪林寺的正尊阿彌陀佛像的阿彌陀堂、格式設計如同五重塔的多寶塔、有「松鳥圖」及「群仙圖」等著名門畫的書院造方丈(釋迦堂)等,都是重要的歷史建築。殿宇之間以稱為「臥龍廊」的走廊連接,因為臥龍廊是順著山的斜面所建,上上下下,彷彿在龍的身體裡面行走,唯有來到禪林寺才可體驗的獨特經驗。
*岩垣楓葉是指永觀堂境內陡坡上生長的紅葉,最早出現在平安時期藤原関雄的和歌中 (ps: 永觀堂本為藤原関雄的宅邸)。
和歌─「奥山のいはがきもみぢちりぬべし, てる日の光みる時なくて」
大意為深山裡陡坡上的美麗紅葉,還沒照到太陽就已經散落了,暗喻被天皇冷落不受重用的感嘆。 (謝謝《一個人的紅葉狩》:P)
「禪林寺」是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寺院,山號眾聖來迎山、院號無量壽院,正尊阿彌陀佛如來立像(重要文化遺產)的頭面朝向後面,因此稱為「回望阿彌陀佛」。另外,永觀堂是京都 3間勸學院(學問研究所)之一,自古盡力於學問的追求。
855年(日本齊衡2年)空海的徒弟真紹購買了文學作家藤原關雄的宅邸遺跡作為寺院。當時京都禁止私人建設寺院,因此 863年(日本貞觀5年),由當時的清和天皇取得「禪林寺」的寺號成為正式寺院。
「禪林寺」起先是真言宗寺院(密宗),在被稱為是興中之祖的第 7代住持永觀律師 (1033年~1111年)時開始逐漸轉變為淨土宗。禪林寺流傳著許多有關永觀的故事;
《回望阿彌陀佛》(我最喜歡這一則)
1082年,當時50歲的永觀正一邊念著佛,一邊在阿彌陀佛如來附近徘徊時,阿彌陀佛如來突然由須彌壇走下,與永觀一起開始行走。永觀嚇了一跳後停下,阿彌陀佛如來則回過頭說「永觀太慢了」。從此阿彌陀佛如來的頭轉不回來,就以回過頭看的姿勢安置在正殿。因此,正尊被稱為「回望阿彌陀佛如來立像」;
*我非常喜歡「回望阿彌佛陀」的故事。彷彿看見佛陀願意等待人們腳步跟上的那份柔軟佛心,滿心期待這一回的親眼參拜...
- 日本見聞錄: (略微改寫)
「禪林寺」坐落於形勢高低不等的山丘上,配合地形配置各座殿宇,因此造成了禪林寺獨特的風格。這些殿宇,許多頗具歷史性,例如唯有在城堡或大名宅第才可以見到的總門及中門、保存禪林寺的正尊阿彌陀佛像的阿彌陀堂、格式設計如同五重塔的多寶塔、有「松鳥圖」及「群仙圖」等著名門畫的書院造方丈(釋迦堂)等,都是重要的歷史建築。殿宇之間以稱為「臥龍廊」的走廊連接,因為臥龍廊是順著山的斜面所建,上上下下,彷彿在龍的身體裡面行走,唯有來到禪林寺才可體驗的獨特經驗。
*岩垣楓葉是指永觀堂境內陡坡上生長的紅葉,最早出現在平安時期藤原関雄的和歌中 (ps: 永觀堂本為藤原関雄的宅邸)。
和歌─「奥山のいはがきもみぢちりぬべし, てる日の光みる時なくて」
大意為深山裡陡坡上的美麗紅葉,還沒照到太陽就已經散落了,暗喻被天皇冷落不受重用的感嘆。 (謝謝《一個人的紅葉狩》:P)
「禪林寺」是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寺院,山號眾聖來迎山、院號無量壽院,正尊阿彌陀佛如來立像(重要文化遺產)的頭面朝向後面,因此稱為「回望阿彌陀佛」。另外,永觀堂是京都 3間勸學院(學問研究所)之一,自古盡力於學問的追求。
855年(日本齊衡2年)空海的徒弟真紹購買了文學作家藤原關雄的宅邸遺跡作為寺院。當時京都禁止私人建設寺院,因此 863年(日本貞觀5年),由當時的清和天皇取得「禪林寺」的寺號成為正式寺院。
「禪林寺」起先是真言宗寺院(密宗),在被稱為是興中之祖的第 7代住持永觀律師 (1033年~1111年)時開始逐漸轉變為淨土宗。禪林寺流傳著許多有關永觀的故事;
《回望阿彌陀佛》(我最喜歡這一則)
1082年,當時50歲的永觀正一邊念著佛,一邊在阿彌陀佛如來附近徘徊時,阿彌陀佛如來突然由須彌壇走下,與永觀一起開始行走。永觀嚇了一跳後停下,阿彌陀佛如來則回過頭說「永觀太慢了」。從此阿彌陀佛如來的頭轉不回來,就以回過頭看的姿勢安置在正殿。因此,正尊被稱為「回望阿彌陀佛如來立像」;
*我非常喜歡「回望阿彌佛陀」的故事。彷彿看見佛陀願意等待人們腳步跟上的那份柔軟佛心,滿心期待這一回的親眼參拜...
也有個故事說,正當永觀專心念佛時突然眾神明乘坐紫雲來迎接永觀,因此山號稱為聖衆來迎;又一個故事說,永觀不只推薦人民念佛,也在禪林寺裏設置藥王院救濟病人,因此禪林寺也被稱為永觀堂。
【永觀堂】拜觀的相關資訊
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總本山。「禪林寺」 ,俗稱 「永觀堂」。
平日 600 yen 的拜觀費,到了賞楓紅季節增為 1000 yen,絕對是最昂貴的紅葉拜觀券,但......貴得有理,值得永觀。
平日 600 yen 的拜觀費,到了賞楓紅季節增為 1000 yen,絕對是最昂貴的紅葉拜觀券,但......貴得有理,值得永觀。
↑ 【永觀堂】拜觀資訊 (平日 600 yen,秋日 1000 yen) (來源:官網) |
↑【永觀堂】拜觀券 - 1000 yen (平成25年 = 2013年) |
↑【永觀堂】境內圖 (截圖自官網 PDF 檔) |
===============================================================================
由【南禪寺】走到【永觀堂】
然後,在中門購票並進入「永觀堂」。走到大玄關。
(請參見下圖,淺藍色路線)
抵達【永觀堂】總門
*什麼是「高麗門」呢? 兩根主柱上方架著主要的人形屋頂。在屋頂下面的後方,有兩個較小的屋簷 ,以90度垂直方向外伸出。當大門打開時,小屋簷剛好就覆蓋在大門上方。顯得十分氣派。
*「高麗門」是從高麗流傳過來的, 一般是用在城的外圍。
*以「永觀堂」的總門為例,因為木門巨大,故小屋簷伸出主要人形屋頂甚多,由空中看下來,會形成ㄩ的形狀(左右兩邊的線就是伸出屋頂的小屋簷)。
(謝謝《nini 的隨身手札》及《Kanazawa Castle Watching (金沢城は見て)》,略微改寫)
↑ 高麗門 (來源:《Kanazawa Castle Watching》 ) |
↑【永觀堂】總門前的社號標,還有細緻的黃葉 |
↑【永觀堂】十分貼心的在中門前參道安排了拍攝人員,應邀為我們拍攝合照喔! |
↑ 【永觀堂】中門前的白色長牆,與翻牆楓紅 |
↑ 【永觀堂】的中門 (掛有一對短門簾,京禪味十足) |
於中門驗票,進入【永觀堂】
↑ 驗券進入【永觀堂】中門 |
*中門,是「藥醫門(薬医門)」式的建築。 (謝謝《nini 的隨身手札》)
*什麼是「藥醫門」呢? 四根柱子上方架著主要的人形屋頂。但是大門略微向前移動,使門後形成一個有屋頂遮蔽的小空間。
*與「高麗門」的差別是沒有與屋頂垂直的小形屋簷(遮蔽在敞開的大門上方)。
*與「高麗門」的差別是沒有與屋頂垂直的小形屋簷(遮蔽在敞開的大門上方)。
↑「藥醫門(薬医門)」 (來源:《Kanazawa Castle Watching》 ) |
走向 諸堂拜觀 的入口(大玄關)
驗券進入【永觀堂】中門後,我們順著指標,走到諸堂拜觀的入口。
驗券進入【永觀堂】中門後,我們順著指標,走到諸堂拜觀的入口。
沿途楓紅拍不停。
↑ 進入【永觀堂】,迎面而來的是燦爛楓紅與「宗務所」 |
↑ 轉身望向另一個方向,亦是滿眼繽紛 |
↓ 【永觀堂】的楓景到底有多美,看看媽咪燦爛的笑容就能明白數分 |
↑ 回望「放生池」- 另一個重度楓紅美景~ |
--------------------------------------------------------------------------------------
#2.諸堂巡禮, 拜見「回望阿彌陀佛」...
由「諸堂入口」進入,經「古方丈」、「瑞紫殿」、「釋迦堂」、「御影堂」、「阿彌陀堂」,在「阿彌陀堂」拜見「回望阿彌陀佛」,離開
(請參見下圖,橘色路線。我只記大致的路線。:P)
脫鞋進入「諸堂入口」,以院方提供的塑膠袋自己提鞋。全程著襪走在木造地板上,有點兒距離的親近,格外有Fu。諸堂建築以木廊相接,因應地形時高時低,頗具小趣。堂內不許拍照,但可以向外拍攝窗景、廊景及庭園。
由「諸堂入口」進入,經「古方丈」、「瑞紫殿」、「釋迦堂」、「御影堂」、「阿彌陀堂」,在「阿彌陀堂」拜見「回望阿彌陀佛」,離開
(請參見下圖,橘色路線。我只記大致的路線。:P)
脫鞋進入「諸堂入口」,以院方提供的塑膠袋自己提鞋。全程著襪走在木造地板上,有點兒距離的親近,格外有Fu。諸堂建築以木廊相接,因應地形時高時低,頗具小趣。堂內不許拍照,但可以向外拍攝窗景、廊景及庭園。
↑ 咱的路線 - 2 (暗橙色 ) |
↑ 摘自簡介的諸堂景點簡介 |
簡單補充:
(1) 美麗的「臥龍廊」並未開放
(2)「臥龍廊」前方的「水琴窟」要用水瓢舀水,淋在中間的石塊上,才可以聆聽水滴落下敲擊石塊的美妙音樂。請參考此文的錄影。(欸,這一次我有認真的玩,卻沒如期聽見@@)
(3) 「水琴窟」附近有棵三鈷松,松樹的針狀葉分裂為三支,分別代表智慧、慈悲與真心。另外,可以到販賣部拿免費贈送的三鈷松葉做成的葉環唷!
(4) 「多寶塔」的拜觀,列於路線 4 喔。
↑ 「釋迦堂」庭院裡,這支美麗的樹椏,盤虯臥龍的伸展 |
↑ 「釋迦堂」庭院裡,靜靜的,展示著秋楓的美麗 |
↑ 「釋迦堂」-「唐門」唐破風的屋脊,鏤空的門窗,整齊的白砂。這一切述說著甚麼?由你想像... |
↑ 「釋迦堂」角落哩,小小的白砂庭院,由你觀賞... |
↑ 走在串接諸堂的木製棧道,一不小心就看見一幅楓景... |
↑ 走在長廊,走在小徑,俱在【永觀堂】楓景裡... |
↑ 走在長廊上的回望 |
↑ 「御影堂」廊下觀景 |
↑ 「御影堂」前,漫天紅葉中的一柱擎天 |
↑ 長廊高高低低,頗有小趣 |
↑ 廊下觀景 |
↑ 廊下觀景 (眼前石梯階,正是前往「多寶塔」的小路) |
↑ 「水琴窟」在這裡 |
↑ 「臥龍廊」蜿蜒向上,可惜並未開放 |
↑ 順著這個長廊,走到「阿彌陀堂」 |
↑ 回望「御影堂」 |
終於來到「阿彌陀堂」,我在心裡默默回想著「回望阿彌陀佛」的事蹟。
↑ 「回望阿彌陀佛」@ 永觀堂 (網路照片) |
↑ 「回望阿彌陀佛」@ 永觀堂 (網路照片) |
--------------------------------------------------------------------------------------
由「阿彌陀堂」離開後,境內漫步邊走邊拍。「御影堂」、「極樂橋」、「畫仙堂」、「放生池」、「錦雲橋」、「弁天社」留影。「茶店」品茶品烤糰子。後來,看完「多寶塔」下來後,我們繼續在境內隨意漫步。
(請參見下圖,綠色路線。我們隨走隨逛。路線僅供參考。噗~)
↑ 咱的路線 - 3 (綠色 ) |
↑ 離開「阿彌陀堂」,步下階梯,步入繽紛 |
↑ 一尊觀音 無盡慈悲 |
↑ 回望「阿彌陀堂」 |
↑ 明亮的黃葉 如陽光燦爛 |
↑ 陽光點亮 美麗黃葉 |
↑ 美麗紅葉 |
↑ 美麗紅葉 (京都,真的甚麼葉子都會紅~) |
↑ 「放生池」與「錦雲橋」- 水光倒影更添燦爛 |
↑ 「放生池」與「錦雲橋」- 對焦在前方的茅草 |
↑ 「放生池」 |
↑ 「錦雲橋」與「弁天社」 |
↑ 「錦雲橋」與「弁天社」(鏡頭拉近一點) |
↑ 咱倆開心的在小茶店,享用烤糰子與熱茶 (一份 600 yen) |
↑ 細緻黃葉 惹人愛 |
↑ 「放生池」與「錦雲橋」(晴天版) - 倒影相映 相映美麗 |
↑ 「放生池」與「錦雲橋」(晴天版) - 另一個角度 |
↑ 「放生池」倒影 - 虛與實 |
↑ 細緻黃葉 美得太犯規 |
↑ 陽光下的黃葉 |
↑ 細緻橙葉 與 青苔 |
↑ 銀杏 滿樹黃葉 (拉近版) |
↑ 「畫仙堂」旁,兩尊可愛的地藏菩薩 (智惠 與 慈悲) |
↑ 「畫仙堂」旁,兩尊可愛的地藏菩薩 (智惠 與 慈悲) |
↑ 仰望「多寶塔」 |
--------------------------------------------------------------------------------------
由「御影堂」旁小路,踏著階梯步步高升,漫步到「多寶塔」。
(請參見下圖,桃紅色路線。登高可望遠,好遠也好美呀!)
↑ 咱的路線 - 4 (桃紅色 ) |
↑ 走入「御影堂」旁小路,穿過廊下,拾級而上 |
↑ 小道旁的「開山堂」(懸掛五彩經旗,莫非因為曾是「真言宗(密宗)」) |
↑ 回望「御影堂」 |
↑ 路旁一支紅葉特美 |
↑ 這株紅葉 彷彿長裙舞者 婀娜多姿 |
↑ 媽咪 與 「多寶塔」(亦懸掛五彩經旗) |
↑ 登「多寶塔」眺遠,繽紛五彩的【永觀堂】盡收眼底 |
↑ 登「多寶塔」眺遠 (拉近一點) |
↑ 登「多寶塔」眺遠 (再拉近一點) |
↑ 登「多寶塔」眺遠 (看見【永觀堂】內遊人如織) |
↑ 下山囉,在「開山堂」前驚豔於眼前紅葉 |
↑ 楓景 如斯美麗 |
↑ 繼續下坡,我們就是穿越長廊下的通道 |
↑ 遇到特殊的雙相機,好酷齁!.......我猜測是用來拍攝 3D立體影像 *_* |
因為我們已經決定晚上再來【永觀堂】觀賞夜楓,但【永觀堂】附近實在沒啥可待之處。所以我們只好先逛到 3pm,然後返回京都車站的飯店,休息兼晚餐,等天黑後再來。
3pm 之準備但捨不得離開的我們,邊走邊拍,加上等車時間,直到 3:40pm 才上車,4:26pm 回到京都車站。我們逛了伊勢丹百貨的地下二樓,買了好吃的拌飯及秋色便當,5:10pm 回到飯店,享用晚餐。
--------------------------------------------------------------------------------------
#5. 「永觀堂」的夜楓
晚上,只能境內參觀。諸堂及「多寶塔」均未開放。
6:05pm 再度於京都車站候車前往「永觀堂」。沒想到晚上排隊的人居然還是很多,我們很幸運搭上 6:15pm 的加班車,6:53pm 下車。6:58pm 進入「永觀堂」。夜間參拜費 600 yen。
在晚上的燈光照射下,黃葉比較突出,所以選出夜楓照片多為黃葉。
【永觀堂】真的是紅葉最美的地方。
各處小景,入眼皆美。唯一可惜的是【永觀堂】並沒有特別具代表性的景色(放生池與弁天社勉強算是一景),如:清水寺的清水舞台,嵐山的渡月橋。所以,拍攝出來的照片,美則美矣,只因不夠具有代表性而終究吃虧。
即使如此,【永觀堂】仍然是我心中賞楓的第一名所。美麗的景色拍不下來又何妨,拍不出代表性有如何。眼見美麗楓葉的感動如此真實,【永觀堂】果然值得好好永觀。大推~~
晚上,只能境內參觀。諸堂及「多寶塔」均未開放。
6:05pm 再度於京都車站候車前往「永觀堂」。沒想到晚上排隊的人居然還是很多,我們很幸運搭上 6:15pm 的加班車,6:53pm 下車。6:58pm 進入「永觀堂」。夜間參拜費 600 yen。
↑ 夜間拜觀券 (600 yen) |
↑ 【永觀堂】總門 - 遊人滿溢 |
↑ 夜間拜觀券 (600 yen) 及 簡介 |
↑ 夜間拜觀券 (600 yen) |
↑ 美麗黃葉 |
↑ 依然 美麗黃葉 |
↑ 「放生池」與「錦雲橋」(水光倒影真美麗,,等候拍照排隊排了近20分鐘) |
↑ 「放生池」與「錦雲橋」(後面高塔即為「多寶塔」) |
↑ 「御影堂」沒有開放 |
↑ 「阿彌陀'堂」看來有開放 (我為啥並未發現,所以沒有再度進入參拜,啊啊啊~) |
↑ 觀音慈悲 不分晝夜 |
↑ 再來一張 細緻的黃葉 |
【永觀堂】真的是紅葉最美的地方。
各處小景,入眼皆美。唯一可惜的是【永觀堂】並沒有特別具代表性的景色(放生池與弁天社勉強算是一景),如:清水寺的清水舞台,嵐山的渡月橋。所以,拍攝出來的照片,美則美矣,只因不夠具有代表性而終究吃虧。
即使如此,【永觀堂】仍然是我心中賞楓的第一名所。美麗的景色拍不下來又何妨,拍不出代表性有如何。眼見美麗楓葉的感動如此真實,【永觀堂】果然值得好好永觀。大推~~
===============================================================================
【懶貓小研究】
【懶貓小研究】
今天端出「淨土宗」。
淨土宗,簡稱淨宗、蓮宗、佛土宗等,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
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其影響深遠,自唐代創立後流傳於中、日、韓、越等地,至今不衰,其「淨土崇拜」的觀念對民間宗教白蓮教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禪宗一樣,淨土宗的歷史淵源傳自古印度佛教,不過,在古印度淨土信仰和念佛法門並未成為一個專門宗派。在中國的佛經翻譯事業中,來自古印度的佛教經典中有近百種佛經專門或者兼帶談到淨土念佛法門。淨土法門在中國起步於漢晉時代的東林寺之慧遠大師,始於北魏曇鸞,經唐代善導法師(613年-681年)發揚光大。
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其影響深遠,自唐代創立後流傳於中、日、韓、越等地,至今不衰,其「淨土崇拜」的觀念對民間宗教白蓮教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禪宗一樣,淨土宗的歷史淵源傳自古印度佛教,不過,在古印度淨土信仰和念佛法門並未成為一個專門宗派。在中國的佛經翻譯事業中,來自古印度的佛教經典中有近百種佛經專門或者兼帶談到淨土念佛法門。淨土法門在中國起步於漢晉時代的東林寺之慧遠大師,始於北魏曇鸞,經唐代善導法師(613年-681年)發揚光大。
《淨土宗義》
大乘佛教各宗各派普遍都接受如來淨土的信仰,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更是有名,但早期的漢傳佛教也並不認為淨土為一個獨立宗派,各個宗派大都各自修道,希望能往生佛國淨土。但到了晉、唐之後,淨土行者成為了一個獨立宗派。因為淨土宗的判教理論及組織發展的較晚,不像禪宗、天台宗一樣,在一開始就有法脈、傳承和組織體系。在宋代之前,它屬於「寓宗」,即寄寓在禪宗、天台宗等各種宗派內,以特定的理念和修習法門存在,而沒有組織和法嗣相傳的制度,一直要到宋代之後,才擁有獨立的地位,因此淨土宗吸收了不少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的觀念。
特色
淨土宗透過唸誦佛號,得以往生西方淨土。因為個人的力量當生獲得解脫十分困難,但若通過日常念佛修行,獲得佛力的接引、救援,可以藉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雖沒有馬上解脫,但往生淨土以後,由於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所以就算往生的眾生本身的惡業未除,亦不會淪入地獄、餓鬼與畜生,且能親聽西方三聖,也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的說法,證得無生忍 (無生忍,好高的境界啊。謝謝菩薩度我近日委屈,我會繼續努力的)。由於淨土宗能夠三根(即指上、中、下根性的人)普被,而且容易修習,所以弘揚淨土宗的大德都將之判別為「易行道」以跟其他依靠自力的修行方法(即「難行道」)作分別。
由於淨土持名念佛法門修行簡單,在民間得以廣泛流行,「南無阿彌陀佛」也成了漢傳佛教信徒經常誦念的佛號。
早期爭議
淨土宗誕生之初,曾經遭受許多批判,因為漢傳佛教各宗派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大多都認為要通過艱苦的修鍊才能獲得解脫,淨土宗則聲稱只要整日念「阿彌陀佛」就可以被接引到達極樂世界了,淨土宗的「捷徑」因此受到強烈的批判。但淨土宗其修鍊方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在大眾中流傳甚廣,影響仍日益擴大。
在宋代之後,逐漸將其他宗派吸納其中,對漢傳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明朝時,漢傳佛教已形成禪宗和淨土宗兩宗獨秀的局面,而禪宗已經受到強烈的淨土宗影響,出現「禪淨合一」的理論,慢慢成為淨土宗的支流。
至清代之後,更形成淨土宗獨盛的局面。
世系傳承
到南宋之後,淨土宗建立了自己的世系傳承,現今經後人所公認的有十三祖: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袾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印光。
而淨土宗傳入日本之後,尊奉阿彌陀佛的淨土宗、淨土真宗、融通念佛宗與時宗則很快就擺脫了「寓宗」的地位,成為了獨立的宗派。由於日本淨土宗直接傳承了唐代北方的曇鸞、善導一系,因此他們對祖師的設定也與中國的淨土宗有異:
日本淨土宗的五祖是曇鸞、道綽、善導、懷感、少康。
淨土真宗也開有「三國七祖說」,為龍樹、世親、曇鸞、道綽、善導、源信、源空。
判教理論
以「根、道、果」理論來說,
淨土宗的「根」在於對於阿彌陀佛大願的全然相信,
「道」則是修行十善及持名唸佛,以求往生,
其成就的「果」即是在臨終時,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國土,不墮惡道,不受諸苦,但有眾樂。
◎本願他力說
最早由曇鸞(北魏人,為淨土宗開宗祖師),提出,後經善導(唐朝高僧,為道綽之徒,被尊為淨土宗二祖。台北有善導寺唷)整理,發展成完整理論。
曇鸞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特別提出第十八大願,將它列為根本願,認為一切眾生都可以依阿彌陀佛此願,得生西方淨土。他又根據龍樹《十住毗婆沙論》,提出「二根二力說」,說明人有不同根器,利根人可依自力,行難行道而至解脫,但在現在的世界,沒有佛陀住世,依這種方法修行甚難;但一般根器的鈍根人,只要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他力),與自身的發願往西方的願力結合,行易行道,就可以得生西方淨土,這才是此生得以達到解脫的方法。此後,這成為淨土宗最根本的基調。
親鸞(日本淨土真宗創始人)認為,只有在拋棄我執之後,才有可能全然相信與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因此,信賴他力即是無我的表現。
淨土宗以信願為主的取向,也形成它與其他佛教宗派最大的不同之處。
◎念佛往生說
曇鸞將《無量壽經》中的「十念」,由原先的相續十個念頭,譬喻極為短暫的時間,理解為誦念十聲阿彌陀佛名號。因此,得生西方國土的唯一條件,就是誦念佛號,依信願就可往生。
善導將誦念佛號認定是正定業(正定聚、正行),將禮拜、讀經、觀想、讚嘆等稱為助行。雖然經中也說要行十善,但這些世間的善行為雜行。要想往生,必須捨棄雜行,歸於正行,最終將修行收攝到一心誦念佛號之上。專修念佛,成為淨土宗最主要的修行法。
因為誦念佛號極為簡捷易行,但又效果宏大,不必如其他宗派要長期修行禪定。這種簡易法門,讓淨土宗吸收到許多信徒。重視誦念佛號,讓淨土宗不如其他的宗派那麼重視出家僧眾,出現以在家眾為主的結社,這是另一個影響。
◎末法 唯依念佛
佛教原始就有「正法、像法、末法」的說法,在其他的宗派裏,這只被理解為單純的歷史發展理論。但淨土宗將末法概念與修行法門結合,並且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判教思想。
道綽(唐高僧,遙承曇鸞大師,為淨土宗二祖。咦,二祖鬧雙包@@)承續曇鸞的二根二力說,提出「聖教門、淨土門」的區別。
*道綽大師私承鸞祖法脈,繼往開來,將佛陀教法歸結為兩種勝法:一聖道門,二淨土門。如是分判,在理論系統上確立了淨土宗的地位。
道綽先將我們所處的時代,判定為末法時期。他認為,在末法時間,釋迦牟尼其他的教法(即「聖教門」),皆難以成就。唯一穩妥可行的,就是淨土法門,經由唸佛往生,得以解脫。道綽的說法,被後世淨土宗門人所接受,並以加以宣揚。但這也造成了爭議,其他宗派對曇鸞到善導一系僧人時有批評,認為他們把念佛門和聖道門分離得太開,使得佛教的基礎發生了動搖,戒、定、慧三學得不到重視,從而使修習出現了片面性。
◎三根普被與帶業往生
佛教因果論主張世間六道眾生因為善或惡的動機,而做出的各種行為,都有它潛在的影響力。這個潛在的影響力量,被稱為「業」。在條件適當(因緣成熟)時,潛藏的業就會成熟,影響你的生活,這稱為「報」。因果報應不會自然消失。
因此,大多數的佛教宗派都主張,修行者必須要經過長久修行,將自己所造的各式惡業淨化,並且培植足夠的善業,才能夠往生淨土,這被稱為「消業往生」。因此,只有修行證果的聖人,才能夠往生淨土。
而淨土宗道綽提出「帶業往生」理論,成為淨土宗獨特的教義。淨土宗主張,即使曾經造下許多惡業,依據淨土經典,只要誦唸佛號,都可以依信願往生西方淨土。不管你是哪一種人,只要依靠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不分根器與修行深淺,此為「三根普被」( 三根就是說眾生的根性不同,可以歸納為上、中、下三種。)。當到達西方淨土,因為不會再起惡念,也不會進入畜生、餓鬼、地獄等三惡道,因此終得解脫,在解脫之後就不再蒙蔽於業報之中。
善導認為,雖然依據經典,能夠往生西方淨土的人,依照修行的程度,可分成三輩九品。但是,他們都是倚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夠往生的,在這個觀點上,他們都是帶業的凡人。即使不是聖人,也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同樣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與大菩薩同行。
之後,日本的親鸞提出「惡人正機說」的說法,認為如果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行善、修行而至解脫,就不需要阿彌陀佛。因此,就是為了接引惡人,阿彌陀佛的願力具有了當然意義。
淨土宗在這個觀點上,對於其他教派採取較圓融的看法,認為所有的善行都是可取的萬善同歸,因此他們也較不會敵視其他宗派。他們願意有彈性的接受世俗的觀點,融合傳統信仰,發展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殊走向。
大乘佛教各宗各派普遍都接受如來淨土的信仰,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更是有名,但早期的漢傳佛教也並不認為淨土為一個獨立宗派,各個宗派大都各自修道,希望能往生佛國淨土。但到了晉、唐之後,淨土行者成為了一個獨立宗派。因為淨土宗的判教理論及組織發展的較晚,不像禪宗、天台宗一樣,在一開始就有法脈、傳承和組織體系。在宋代之前,它屬於「寓宗」,即寄寓在禪宗、天台宗等各種宗派內,以特定的理念和修習法門存在,而沒有組織和法嗣相傳的制度,一直要到宋代之後,才擁有獨立的地位,因此淨土宗吸收了不少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的觀念。
特色
淨土宗透過唸誦佛號,得以往生西方淨土。因為個人的力量當生獲得解脫十分困難,但若通過日常念佛修行,獲得佛力的接引、救援,可以藉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雖沒有馬上解脫,但往生淨土以後,由於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所以就算往生的眾生本身的惡業未除,亦不會淪入地獄、餓鬼與畜生,且能親聽西方三聖,也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的說法,證得無生忍 (無生忍,好高的境界啊。謝謝菩薩度我近日委屈,我會繼續努力的)。由於淨土宗能夠三根(即指上、中、下根性的人)普被,而且容易修習,所以弘揚淨土宗的大德都將之判別為「易行道」以跟其他依靠自力的修行方法(即「難行道」)作分別。
由於淨土持名念佛法門修行簡單,在民間得以廣泛流行,「南無阿彌陀佛」也成了漢傳佛教信徒經常誦念的佛號。
早期爭議
淨土宗誕生之初,曾經遭受許多批判,因為漢傳佛教各宗派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大多都認為要通過艱苦的修鍊才能獲得解脫,淨土宗則聲稱只要整日念「阿彌陀佛」就可以被接引到達極樂世界了,淨土宗的「捷徑」因此受到強烈的批判。但淨土宗其修鍊方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在大眾中流傳甚廣,影響仍日益擴大。
在宋代之後,逐漸將其他宗派吸納其中,對漢傳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明朝時,漢傳佛教已形成禪宗和淨土宗兩宗獨秀的局面,而禪宗已經受到強烈的淨土宗影響,出現「禪淨合一」的理論,慢慢成為淨土宗的支流。
至清代之後,更形成淨土宗獨盛的局面。
世系傳承
到南宋之後,淨土宗建立了自己的世系傳承,現今經後人所公認的有十三祖: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袾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印光。
而淨土宗傳入日本之後,尊奉阿彌陀佛的淨土宗、淨土真宗、融通念佛宗與時宗則很快就擺脫了「寓宗」的地位,成為了獨立的宗派。由於日本淨土宗直接傳承了唐代北方的曇鸞、善導一系,因此他們對祖師的設定也與中國的淨土宗有異:
日本淨土宗的五祖是曇鸞、道綽、善導、懷感、少康。
淨土真宗也開有「三國七祖說」,為龍樹、世親、曇鸞、道綽、善導、源信、源空。
判教理論
以「根、道、果」理論來說,
淨土宗的「根」在於對於阿彌陀佛大願的全然相信,
「道」則是修行十善及持名唸佛,以求往生,
其成就的「果」即是在臨終時,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國土,不墮惡道,不受諸苦,但有眾樂。
◎本願他力說
最早由曇鸞(北魏人,為淨土宗開宗祖師),提出,後經善導(唐朝高僧,為道綽之徒,被尊為淨土宗二祖。台北有善導寺唷)整理,發展成完整理論。
曇鸞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特別提出第十八大願,將它列為根本願,認為一切眾生都可以依阿彌陀佛此願,得生西方淨土。他又根據龍樹《十住毗婆沙論》,提出「二根二力說」,說明人有不同根器,利根人可依自力,行難行道而至解脫,但在現在的世界,沒有佛陀住世,依這種方法修行甚難;但一般根器的鈍根人,只要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他力),與自身的發願往西方的願力結合,行易行道,就可以得生西方淨土,這才是此生得以達到解脫的方法。此後,這成為淨土宗最根本的基調。
親鸞(日本淨土真宗創始人)認為,只有在拋棄我執之後,才有可能全然相信與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因此,信賴他力即是無我的表現。
淨土宗以信願為主的取向,也形成它與其他佛教宗派最大的不同之處。
◎念佛往生說
曇鸞將《無量壽經》中的「十念」,由原先的相續十個念頭,譬喻極為短暫的時間,理解為誦念十聲阿彌陀佛名號。因此,得生西方國土的唯一條件,就是誦念佛號,依信願就可往生。
善導將誦念佛號認定是正定業(正定聚、正行),將禮拜、讀經、觀想、讚嘆等稱為助行。雖然經中也說要行十善,但這些世間的善行為雜行。要想往生,必須捨棄雜行,歸於正行,最終將修行收攝到一心誦念佛號之上。專修念佛,成為淨土宗最主要的修行法。
因為誦念佛號極為簡捷易行,但又效果宏大,不必如其他宗派要長期修行禪定。這種簡易法門,讓淨土宗吸收到許多信徒。重視誦念佛號,讓淨土宗不如其他的宗派那麼重視出家僧眾,出現以在家眾為主的結社,這是另一個影響。
◎末法 唯依念佛
佛教原始就有「正法、像法、末法」的說法,在其他的宗派裏,這只被理解為單純的歷史發展理論。但淨土宗將末法概念與修行法門結合,並且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判教思想。
道綽(唐高僧,遙承曇鸞大師,為淨土宗二祖。咦,二祖鬧雙包@@)承續曇鸞的二根二力說,提出「聖教門、淨土門」的區別。
*道綽大師私承鸞祖法脈,繼往開來,將佛陀教法歸結為兩種勝法:一聖道門,二淨土門。如是分判,在理論系統上確立了淨土宗的地位。
道綽先將我們所處的時代,判定為末法時期。他認為,在末法時間,釋迦牟尼其他的教法(即「聖教門」),皆難以成就。唯一穩妥可行的,就是淨土法門,經由唸佛往生,得以解脫。道綽的說法,被後世淨土宗門人所接受,並以加以宣揚。但這也造成了爭議,其他宗派對曇鸞到善導一系僧人時有批評,認為他們把念佛門和聖道門分離得太開,使得佛教的基礎發生了動搖,戒、定、慧三學得不到重視,從而使修習出現了片面性。
◎三根普被與帶業往生
佛教因果論主張世間六道眾生因為善或惡的動機,而做出的各種行為,都有它潛在的影響力。這個潛在的影響力量,被稱為「業」。在條件適當(因緣成熟)時,潛藏的業就會成熟,影響你的生活,這稱為「報」。因果報應不會自然消失。
因此,大多數的佛教宗派都主張,修行者必須要經過長久修行,將自己所造的各式惡業淨化,並且培植足夠的善業,才能夠往生淨土,這被稱為「消業往生」。因此,只有修行證果的聖人,才能夠往生淨土。
而淨土宗道綽提出「帶業往生」理論,成為淨土宗獨特的教義。淨土宗主張,即使曾經造下許多惡業,依據淨土經典,只要誦唸佛號,都可以依信願往生西方淨土。不管你是哪一種人,只要依靠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不分根器與修行深淺,此為「三根普被」( 三根就是說眾生的根性不同,可以歸納為上、中、下三種。)。當到達西方淨土,因為不會再起惡念,也不會進入畜生、餓鬼、地獄等三惡道,因此終得解脫,在解脫之後就不再蒙蔽於業報之中。
善導認為,雖然依據經典,能夠往生西方淨土的人,依照修行的程度,可分成三輩九品。但是,他們都是倚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夠往生的,在這個觀點上,他們都是帶業的凡人。即使不是聖人,也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同樣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與大菩薩同行。
之後,日本的親鸞提出「惡人正機說」的說法,認為如果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行善、修行而至解脫,就不需要阿彌陀佛。因此,就是為了接引惡人,阿彌陀佛的願力具有了當然意義。
淨土宗在這個觀點上,對於其他教派採取較圓融的看法,認為所有的善行都是可取的萬善同歸,因此他們也較不會敵視其他宗派。他們願意有彈性的接受世俗的觀點,融合傳統信仰,發展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殊走向。
===============================================================================
【同場加映】
2012年的【南禪寺】
- 紅葉有情 - 洛東【永觀堂】楓紅最火 (2012.11.20) 楓紅較美,照片拍得較好。*_*
【2013年 京都追楓行】
- 京都追楓 ─【行程記錄】媽咪京都賞楓團 (1117-1123)
- 京都追楓 ─ 洛中【西本願寺】與「淨土真宗」(20131117)
- 京都追楓 ─ 高雄【神護寺】與「真言宗(東密)」 (20131118)
- 京都追楓 ─ 比叡山【延曆寺】與「天台宗(台密)」 (20131119)
- 京都追楓 ─ 八瀨、大原【三千院】與「天台宗門跡」 (20131119)
- 京都追楓 ─ 洛南【東福寺】與「臨濟宗。禪宗」 (20131120)
- 京都追楓 ─ 洛南【伏見稻荷大社】與「神道」 (20131120)
- 京都追楓 ─ 東山【南禪寺】與「臨濟宗。禪宗」 (20131121)
- 京都追楓 ─ 東山【永觀堂】與「淨土宗」 (20131121) (本篇)
不知不覺,把這一系列寫成了「宗教小研究」,我自己還挺開心的(有學習就開心),希望你也喜歡。
本系列的最後兩篇 ─【嵐山】與【清水寺】,暫時沒有整理成網誌文章的計畫,因為沒有 Fu 的時候,整理文章反倒成了苦刑。人生已經夠辛苦了,我就沒必要再為難自己囉!
===============================================================================
公司被賣掉了。
回覆刪除昨天(6/20),新公司 L 在維多利亞酒店舉行 Roadshow(說明會)。
看來 Benefit 還不錯,年資帶過去,休假還OK,可能小加薪。
但這一切都不足以撼動欲留或欲離的人心。
等下週一拿到 Offer Letter ,一週後的7/1 必須回覆,一切就會水落石出。
可以預見的是因為有人計畫離職而肯定更忙,嗚嗚嗚... (我都差點不想跟了)
希望老闆有安排啊~